發新話題
打印

[古典仙神]紫陽 作者:風御九秋 (已完本)


第五百六十一章 上清祖師
        
    回到凡間,莫問並未急於回返上清觀與本體聚合,而是凌空站立皺眉沉吟,先前那位大羅金仙前往天宮無疑是受到了祖師的指派,至少也是得到了祖師的許可,通過此人所說言語可以看出祖師對待此事的態度,一,祖師並沒有將這件在他看來極為惡劣極為嚴重的事情放在心上,如若不然那大羅金仙就不會有『你那些英雄舉動在師尊眼中如同頑童耍賴,躺地打滾』之言。

    二,祖師不但沒有怪罪他,還對他的所作所為暗加贊同,這一點是根據大羅金仙那句『再鬧出事來,就不是長臉而是丟臉』做出的判斷,對方的言外之意是他先前的舉動無形之中為上清宗長了臉。

    身為祖師弟子,他雖然卻從未見過祖師,確切的說是師尊,但他對師尊的脾性還是有些瞭解的,有教無類的教義,對待蚩尤與黃帝之爭的態度,准許弟子婚配留後,這些都與玉清和太清大相逕庭,也就是說祖師是個不守常規,喜怒隨心的率性之人,祖師不守常規的脾性對待此事有這種不合常規的態度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清祖師為天地主宰,他們不可能是相同的性情,如果性情相同,也就沒必要有三位混元大羅金仙了,玉清的高傲,太清的變通,上清的隨性,三位祖師截然不同的性情導致了三教截然不同的門風,三種截然不同的門風恰恰組成了一個集高傲,變通,隨性於一身的玄法道門。

    確定了祖師對此事的態度,莫問開始思慮那大羅金仙所說言語的真實性,那大羅金仙應該不會騙他,但細想下來此事太過虛無縹緲,無人知道其中一位大羅金仙會於何時臨凡,這是一個遙遙無期的等待,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希望,不能因為一個充滿變數的希望而停止拯救秦云母子。

    心念至此,莫問騰云再上,重回天庭。

    那些守城兵將見莫問去而復返,心中大驚,好在莫問並沒有在南天門久留,現身之後就失去了蹤影。

    此時玉帝已經避了出去,再回天宮也無意義,莫問此番也並沒有前往天宮,而是瞬移來到了天宮西南的一處山峰,這座山峰的山腰部位有一處偌大的道觀,道觀的樣式與清羽門如出一轍。

    莫問自此處做了短暫的停留,片刻過後瞬移離開,離開之時他手裡多了一件東西,確切的說是一個人,一個錦雞修煉得道的金仙,營救秦云母子之事當穩步進行,但綵衣道姑必須先行抵命。

    回返凡間需要經由南天門,莫問剛剛到得南天門,便聽到了敲門聲。

    帶著綵衣道姑回到凡間的同時,他自秦云母子床前起身向門外走去。

    「真人,開門哪。」門外傳來了男子的聲音。

    莫問聞聲感覺這個聲音有些耳熟,細想之下立刻回憶起了聲音的主人,來的是晉國的王羲之。

    王羲之此前曾經在上清觀住過,他再次來訪也不顯得突兀,但王羲之的來訪有些不是時候,因為他正準備滅殺綵衣道姑於秦云母子床前。

    莫問放下被封點了十八處穴道的綵衣道姑,與本體合二為一,緩步上前打開了道觀的大門,王羲之提著幾包禮物站在門外。

    「一別數載,真人的清修之所怎麼變的如此荒涼。」王羲之看著院中齊腰的雜草大為吃驚。

    「王兄請進。」莫問側身邀客,王羲之與他的關係雖然不比張洞之,二人卻也算得上是友人,友人來訪無有拒之門外之理。

    王羲之邁步進門,疑惑的環視左右,「真人,家中親眷去了何處。」

    「前些年已經盡數故去了。」莫問引著王羲之前往大殿。

    「觀中遭受了變故。」王羲之問道。

    莫問聞言嘆了口氣,沒有停步也沒有答話。

    「真人乃世外高人,不喜俗世喧鬧,但侍奉食水的僕從下人還是少不得的。」王羲之跟隨莫問進了大殿。

    「王兄乃朝廷官吏,今日怎麼得暇前來此處。」莫問拂走了客位座椅上的灰塵,上清觀已經很久沒有客人來訪了。

    「實話不瞞真人,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哪,今天王某前來乃是有要事相求。」王羲之坐了下來,將手中禮物放在了滿是灰土的桌幾上。

    「何事。」莫問問道。

    「家中老母身染重疾,王某求診於周真人,周真人言之,家母壽止本月。」王羲之說到此處長長嘆氣,嘆氣過後再度說道,「真人,王某厚顏相求,敢請真人賜我靈丹一枚,與老母增些壽數。」

    莫問聞言眉頭微皺,王羲之口中的周真人當是晉國護國真人周冠正,周冠正是太清道人,他對王母壽數的預測無疑是根據陰陽易理做出的壽限判斷,王母陽壽將盡,是無法依靠丹藥延長壽命的。

    「王兄,你也是道門中人,當知道天定壽數是無法修改延長的,周真人想必是看出令堂大限將至,他束手無策,我亦愛莫能助。」莫問搖頭說道。

    王羲之聞言大為沮喪,「真人,王某不求老母長命百歲,但求能夠多活幾日,過了本歲年關也好啊。」

    「王兄稍候,我去與你燒壺茶水。」莫問起身開口。

    「不需忙碌,真人請坐。」王羲之起身拉住莫問,將莫問送回座椅,轉而撩動已經想要下拜。

    莫問見狀急忙將其扶住,「王兄,並非我不願相助,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除了修真悟道之人,餘下眾人皆逃不過生老病死。」

    「世人皆知真人與陰司差官交情匪淺,還望真人慈悲出手,身為人子,豈能坐視生我養我之人撒手人寰。」王羲之焦急再求。

    「王兄,天定壽數,萬難更改。」莫問緩緩搖頭,親情也好,愛情也罷,包括友情,人活在世上活的都是一個情字,所有的歡樂都來自於情,所有的痛苦也都來自於情,情就是太極陰陽,帶來多少歡樂,就會帶來多少痛苦,享受了歡樂就無法逃避痛苦,要想不承受痛苦,就只能放棄歡樂。

    王羲之聞言大為沮喪,低頭不語。

    就在此時,莫問忽然想起一事,早在數年之前他曾經根據王羲之的面相推斷過他的壽數,按照那時的推斷,王羲之應該在去年已經陽壽終了。

    心中存疑,莫問定睛看向王羲之,細看之下大驚失色,他能夠清楚的回憶起最後一次見到王羲之時王羲之的穿戴,王羲之此時的穿戴與那時的穿戴完全一樣,連衣裳的絲縷都完全一樣,這一情形表明眼前的王羲之並不是王羲之本人

    「王兄,節哀。」莫問起身走到王羲之面前抬手拍向他的肩膀。

    此番出手他並沒有使用三昧真火,只是催動了極其少量的靈氣,之所以如此慎重乃是因為王羲之雖然不是本人,卻毫無妖氣,由此可見此人並非妖物幻化。

    手掌拍上王羲之肩膀的瞬間,莫問發現入手並無異常,王羲之自身也有些許修為,只是很是粗淺,此人體內的靈氣修為也與王羲之完全一樣。

    「王羲之」有感,抬頭看向莫問,臉上的沮喪神情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和善笑容,「你是如何看出端倪的。」

    「貧道早年曾經看過王羲之的面相,按照其面相來看,此人此時已經故去了。」莫問回到座位坐了下來,雖然不知道來人是誰,他卻能確定此人並無惡意。

    「王羲之」聞言微笑點頭,「莫問,西院榻上躺的是何人。」

    「貧道姬人和貧道的孩兒。」莫問直身站起,他已經猜到來者是誰,但是他不敢確定。

    「地上躺的又是何人。」來者笑問。

    「殺害他們母子的兇手。」莫問答道。

    「你為何要將他們母子復生。」來者問道。

    莫問沒有立刻回答。

    來者代為回答,「乃是因為他們是你的妻兒。」

    來者言罷,再度發問,「你為何有心置綵衣於死地。」

    莫問還是沒有回答。

    來者再度代為回答,「乃是因為她是你的仇人。」

    莫問聞言點了點頭,他並不蠢笨,知道來者提問的用意。

    「若他們母子不是你的妻兒,你還會試圖將他們復生嗎。」來者再問。

    莫問垂眉低頭,沒有開口,這個問題來者先前曾經試探過他,已經得到了他的答案。

    「若綵衣不是你的仇人,你還會殺她嗎。」來者再問。

    莫問搖了搖頭。

    「莫問,你知錯嗎。」來者和聲問道。

    「徒兒知錯了。」莫問雙膝跪倒,他已經知道來者是誰,他先前所做的看似是為了秦云母子,其實是為了自己,因為秦云母子是他的妻兒,他是為了自己的妻兒才去做那些事情,自己,才是整件事情的主體和起因。

    「你錯在何處。」祖師又問。

    「徒兒錯在自私自利。」莫問回答。

    「私念乃人之本性,這不是錯。」祖師笑道,三清祖師是無上的存在,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真正樣貌,他們可以顯現任何形體,所有的形體都是他們的法像。

    莫問低頭不語。

    「你錯在了貪婪,害怕失去。」祖師微笑開口。

    莫問聞言恍然大悟,他先前之所以忍受痛苦日夜苦修,為的是救活秦云母子,而救活秦云母子為的卻是可以擺脫痛苦。

    「你還想讓他們母子復生嗎。」祖師問道。

    莫問聞言心中一凜,沉吟良久抬頭答道,「想。」

    「若他們只能再活三日呢。」祖師又問。

    「想。」

第五百六十二章 一百零三天
        

    休說三日,就是只有三個時辰,他也會竭力爭取,救活秦云母子是他的心願,但是人的能力有大小,當自己的能力無法達成自己心願的時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爭取。

    祖師面露微笑,緩緩頜首,「飲鴆止渴,不改初心。」

    莫問聞言心中驟輕,他說出這個想字之後一直心懷忐忑,他擔心前來開示於他的祖師會對他心生不滿,更擔心祖師會對他的明知不該為而為之而心生失望。

    「你可知道為師今日為何前來。」祖師緩步向北。

    莫問轉膝面北,低頭不語,雖然祖師點化之心顯而易見,他卻並不認為祖師僅僅是為了點化他而臨凡現身。

    「大羅金仙不可增補替代。」祖師到得正北香案之前轉過身來,八寶玲瓏法座隨之出現,祖師現出金身法相,從容端坐,法相莊嚴。

    莫問聞言緩緩點頭,祖師的言下之意是先前那位大羅金仙指點於他的那條路走不通,他無法替代那位下凡的大羅金仙,也就無法反轉乾坤回到秦云母子遇害當日。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福生無量天尊。」祖師和聲唱道。

    「福生無量天尊。」莫問出聲回應,言罷沖祖師三拜九叩,齊全入室弟子的參拜禮數。

    待得莫問叩拜抬頭,祖師沖其微笑點頭,點頭過後消失無蹤。

    「恭送師尊。」莫問稽首向天。

    莫問話音剛落,忽然聽到西院傳來了嬰兒的啼哭之聲,聲音入耳,莫問周身巨震,抖身瞬移現於西院房中,只見秦云已經撐臂起身,正疑惑的看著身旁啼哭的嬰兒。

    「老爺,這是我們的孩兒。」秦云見到莫問,立刻面露歡喜,她的記憶尚且停留在兩年之前的那個清晨,那時候嬰兒尚未出生。

    莫問站立未動,他曾經無數次自腦海裡想像過母子二人復生的情景,亦想像過到得那時他將會是何等的歡喜,但是當幻想變為現實之後,他發現自己心中並無歡喜,而是充滿了無盡的悲涼,因為他知道秦云母子只能再活三日。

    「老爺。」秦云見莫問站立不動,再度出聲呼喚,呼喚過後抱起了那個襁褓,轉而疑惑的看向躺在地上的綵衣道姑。

    莫問邁步上前坐到床頭,秦云急切的伸手過來握住了他的手,「老爺,發生了什麼事情。」

    莫問默然搖頭,張開雙臂抱住了秦云和秦云懷裡的孩子。

    秦云自莫問的懷抱之中得到了極度的安全感,很快回過神來,輕搖襁褓,與此同時疑惑的環視屋中事物,房中的事物與兩年之前並無太大區別,不知道為何卻附著了大量的灰塵,桌椅門窗亦多有老舊。

    「老爺。」秦云扭頭看向莫問。

    莫問面對著秦云,感受著秦云呼吸發出的氣息,心中百感交集,一時之間竟說不出話來。

    就在此時,嬰孩的哭聲忽然停止,發現有異,秦云急忙低頭看向襁褓,轉而探手過去自嬰孩口中取出一枚鴿卵大小的明珠,氣息順暢之後,嬰孩再度發出了哭聲。

    「老爺,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秦云疑惑而忐忑的看向莫問,與莫問不同,她的記憶停留在兩年之前,此番彷如睡夢初醒,雖然心存疑惑卻並不茫然,而莫問則需要規整長達兩年的諸多思緒。

    「已經過去兩年了。」莫問沖秦云說道。

    「兩年。」秦云再度環顧房中事物,隨後又看向襁褓裡的孩子,面上疑惑神情更加濃重。

    莫問見狀知道秦云為何疑惑,便出言解釋,「我們的孩兒於兩年之前與你一同遇害,我用明珠留下你們的屍身,隨後設法營救你們母子。」

    秦云聞言驚愕非常,愣了良久方才回過神來,轉頭看向躺在地上的綵衣道姑。

    莫問循著秦云的視線看向綵衣道姑,綵衣道姑被莫問封住了多處重穴,無法移動,此時正極力轉動眼睛看向二人。

    「此人就是殺害你們母子的兇手,我將她拿了來。」莫問沖秦云說道。

    「老爺要如何處置她。」秦云問道。

    莫問聞言未曾答話,沉吟良久嘆了口氣,轉而抬手揮出一股靈氣,隔空解開了綵衣道姑的穴道。

    綵衣道姑穴道被解,一躍而起,連退數步,怒視莫問。

    「你走吧。」莫問並沒有看向綵衣道姑,他看的是自己的兒子,孩子尚不足月,哭聲很是無力。

    綵衣道姑沒想到莫問會有此一舉,聽得莫問言語,臉上的怒意變為疑惑,愣過片刻之後出言說道,「休要惺惺作態,,本座絕不會承你人情。」

    莫問沒有答話,他並不想讓綵衣道姑承情,他放走綵衣道姑也並非不恨她,而是因為就算殺了綵衣道觀也於事無補,秦云母子只有三天時間,他不希望將這寶貴的時間用來殺人報仇。

    綵衣道姑見莫問並不答話,尷尬的站立了片刻,留下一聲冷哼,瞬移去了。

    就在綵衣道姑離去的瞬間,莫問耳旁傳來了祖師的聲音,「大度寬容,嘉賞百日。」

    「老爺。」秦云見莫問忽然周身巨震,緊張的握住了他的手。

    「我沒能救活你們母子,你們還會死去。」莫問凝視秦云,這是他熟悉的眼神,無比熟悉卻闊別已久。

    「我們的孩兒也不得活命。」秦云並沒有顧念自己,而是先行想到了孩子。

    「我盡力了,我盡了最大的努力,你們母子能夠還陽乃祖師所賜。」莫問抱住秦云黯然淚下。

    秦云抱著襁褓凝視莫問,「老爺,我們能陪你多少時日。」

    莫問聞言淚如雨下,秦云是個好女人,她沒有問自己能活多久,而是問還能陪他多久。

    秦云見莫問無聲落淚,抬起左手輕撫莫問後背,「老爺。」

    「一百零三天。」莫問低聲答道。

    「幸甚,幸甚,哪怕一日也是好的。」秦云聞言長出了一口粗氣,掙紮起身,躬身跪拜,「祖師慈悲。」

    秦云身體虛弱,行動不便,莫問將其抱回床榻,俯身檢視其腹部,發現其腹部傷口已經癒合,只餘下淺淺的紅痕。

    「老爺,妾身尚無奶水。」秦云抱著啼哭不已的孩子。

    「我這就去尋些食物,片刻就回。」莫問分出元嬰瞬移來到杏兒府中,得他巨資餽贈,杏兒的夫家已經將房舍擴建,此時為縣城富戶。

    此時乃正午時分,杏兒一家正在偏廳進食午飯,杏兒見莫問出現於院中,扔下碗筷,踉蹌跑出,到得近前雙手拉住了莫問的衣襟,緊張的看著莫問,當年莫問送她離開之時曾經說過,若是救活了秦云母子就會接她回去照顧。

    莫問沖杏兒點了點頭。

    杏兒見狀喜極而泣,掩面痛哭。

    「莫老爺,快快進屋,快快進屋。」杏兒的丈夫認得莫問,急迎而出。

    莫問沖杏兒的夫君點了點頭,轉而將視線移到了那個懷抱襁褓站於簷下的丫鬟。

    「我帶杏兒先走,你準備一些食米用度送到上清觀。」莫問帶著杏兒瞬移回返。

    莫問此時正在向秦云講述當年之事,暫停話頭沖秦云說道,「杏兒已經來到,你莫要驚慌。」

    秦云聞言大為疑惑,茫然點頭,剛剛點頭,元嬰便帶著杏兒現身於房中。

    將杏兒帶至,元嬰立刻附歸本體,秦云和杏兒知道莫問精通法術,亦不驚恐,主僕相見,抱頭痛哭。

    莫問暫時離開,捏訣唸咒招出本方土地,命其召集所轄區域內的精靈鬼魅前來打掃道觀,整理修葺。

    一炷香之後,道觀荒蕪盡去,午後,杏兒夫家送來了穀米等物,同行的還是幾位丫鬟,杏兒自己的孩兒也一同帶了過來。

    上清觀生有南海靈物,莫問取來一些與秦云補身,到得傍晚時分秦云便下得奶水,不再需要杏兒代哺。

    到得晚間,上清觀重新掌燈,有了燈光燭火的上清觀再度有了人煙活氣。

    雖然此時已經是秋冬時節,房中卻溫暖如春,莫問不惜耗費靈氣,以自身三昧真火為房中升溫,為秦云母子驅趕寒氣。

    莫問坐在窗前,與秦云凝視交談,將前後經過詳細告之秦云,包括在天庭的所作所為,秦云多數時候只是含淚傾聽,作為一個女人,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死後,自己的丈夫還對自己不離不棄,傾聽著莫問的講述,她心中滿是幸福和心疼。

    孩子沒有足月,故此吃過奶水之後多數時候都在安睡,秦云身體虛弱,到得下半夜平靜睡去,莫問坐在床前看著秦云母子,雖然他沒能為秦云母子爭取太多,但能爭取一點是一點,能爭取一天是一天,世人往往過分看重身外之物,窮其一生都在追名逐利,殊不知在追名逐利的過程中已經本末倒置,實則幸福真的很簡單,有家人陪在身邊就是人世間最大的幸福。

    每一天莫問過的都很充實,並沒有因為知道秦云母子的大限將至而愁苦悲傷,哪怕他心中悲傷亦不會在秦云面前表露出來。

    莫問希望能夠度日如年,但是事與願違,他感受到的只有歲月如梭,這些天來二人一直在說話,莫問此前並沒有向秦云講述太過自己的過往,這一次他將一生所經歷過的事情事無鉅細的說與秦云,而秦云亦將自己童年的事情說與莫問,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

    該來的總要來,該走的總會走,一百零三天,秦云懷抱著二人的孩子含笑而終……

TOP


第五百六十三章 開山為陵
        
    莫問坐在床前平靜的看著秦云母子,秦云的笑容已經凝固在了臉上,通過她的笑容可以看出她臨終之時心中充滿了溫馨和幸福,她得到了每個女人都想得到而很難得到的不離不棄。

    不捨和悲傷總是難免,但此番莫問較兩年前平靜了許多,凡事都有一個極限,對於秦云母子,他已經做到了極限的極限,這百日之中秦云將所有想說的話都說了,離別並不突然,秦云在臨終之前已經幫他做好了心理準備。

    「老爺。」門外傳來了杏兒的聲音。

    莫問聞聲直身站起,緩步走到門前打開了房門,只見杏兒拿了一隻不大的木匣站在台下。

    「老爺,這是自門前發現的。」杏兒將那木匣遞向莫問。

    莫問已經根據木匣裡的氣息猜到裡面是一株靈芝草,亦猜到這株靈芝草是何人送來的,但他仍然接過並打開了木匣,他想看看無名有沒有在木匣裡留下字跡。

    木匣裡是一株紫黃色的三蓋靈芝,為千年難見的靈物,但木匣裡除了這株靈芝,並沒有隻字片語。

    「此物可平正陰陽,有防病健身奇效,可入藥三次,送與你。」莫問將木匣遞給杏兒,無名送來靈芝說明心中始終牽掛著他這個師父,但無名兩度過門不入,亦說明無名不想見到自己的殺父兇手。生不如養,血濃於水,無名心裡一直是糾結而矛盾的。

    「我去給夫人和少爺煲上。」杏兒接過木匣轉身欲行。

    「不用了。」莫問說道。

    杏兒聞聲回頭,疑惑的看向莫問。

    「他們母子已經去了。」莫問平靜的說道,秦云雖然與杏兒無話不談,卻並未告之杏兒實情。

    杏兒聞言更加疑惑,歪頭看向房中,只見秦云母子仍然躺在床上,這才明白莫問所說的去了指的是什麼,急切的跑進房中,連番呼喚不得秦云回應,急切的呼喊變成了悲聲嚎啕。

    莫問站立門口,沒有進屋,待得杏兒痛哭的背過了氣,方才回房喚醒了她,「人死不能復生,與他們更換衣物,及早入殮。」

    「老爺,你是神仙,再想想法子,救救我家小姐。」杏兒悲哀的看向莫問,她是秦云自娘家帶來的丫鬟,一直喊秦云小姐,到得道觀方才改口稱呼夫人。

    「生離死別乃不變天道。」莫問搖了搖頭,轉而走向房中木箱,將秦云大喜之日所穿衣物拿了出來,放於床頭。

    杏兒乃是尋常婦人,只是痛哭,幾個丫鬟聽到杏兒的哭聲紛紛跑向正房,莫問衝她們點了點頭,得到了莫問的允許,她們方才進入房中,勸慰攙扶杏兒。

    莫問反手帶上房門,緩步走向東院大殿,淨手過後,恭身上香,這百日重聚乃祖師賜予,為人在世不能得寸進尺,當感人恩情並銘記心中。

    上香過後,莫問獨坐大殿,半個時辰之後杏兒來到殿前,哽咽開口,「老爺,夫人和少爺已經穿戴好了。」

    莫問聞聲起身,緩步出門,與杏兒回到西院正房,只見秦云身穿新婚紅袍,安然高臥,笑容依舊。孩子穿著黃色的小衣小鞋,頭戴憨態可掬的虎耳小帽,靜靜的躺在秦云右側。

    「杏兒,你們回去吧。」莫問將太陰明珠再度放於秦云母子口中。

    「奴婢要為夫人守靈。」杏兒悲聲說道,按照殯葬禮數,莫問是不能為侍妾守靈的,也不能為兒子守靈。

    「他們並無魂魄,守靈之事無需為之,你們收拾下山吧,我來安葬他們。」莫問搖頭說道。

    「老爺,容奴婢在旁幫襯吧。」杏兒說道。

    莫問搖了搖頭,「我要將道觀沉入地下,為他們母子千古長眠之所。」

    杏兒聞言點頭答應,再度撲到床前悲聲痛哭,直至再度暈厥,方才由丫鬟抬下山去。

    莫問轉身出門,自道觀每個房舍之中都做了短暫的停留,最後回到正屋母子二人床前,凝視秦云面龐,許久過後將視線轉移到了嬰孩臉上,抬手輕拍其虎耳小帽,「吾兒,照顧好你的娘親。」

    莫問言罷轉身出門,回到丹房帶了七星寶劍凌空升起,到得空中散出靈氣將道觀及其地宮先行托住,再以純陽靈氣分山裂土,伴隨著劇烈的震動和震耳的轟隆,上清觀所在山峰自正中緩緩開裂,東西雙分。

    「真人慢動手,移動山嶽,錯亂地氣,真人三思啊。」本方土地驚惶現身,抬頭仰望。

    「稍候我會歸於原位。」莫問並未停手。

    那土地見莫問不聽勸阻,亦不敢再行阻攔,天庭此前發生過的事情他早有耳聞,對莫問無比畏懼。

    待得裂縫擴至百丈,莫問分出元嬰下到地下深處,擴出足以容納道觀的偌大空間。

    那土地公見狀急忙召集山精鬼魅協助搬移土石,待得清理完畢,莫問將道觀緩緩垂入地下,轉而將東西雙分的山峰重新聚攏。

    「真人放心,小神絕不會饒舌多嘴。」那土地公見莫問回到地面,急忙上前討好。

    「多謝,」莫問點頭道謝,轉而將那七星寶劍遞向土地,「若是貧道徒兒再來,有勞土地將這寶劍轉交於他。」

    「遵法旨。」土地公雙手接過寶劍。

    莫問點了點頭,土地公有心討好,抬手施出移花接木之法,將他處草木移來不少,植於道觀原址。

    「老爺!」杏兒自山腳下高聲呼喊。

    莫問沖土地公抬了抬手,轉而瞬移來到山腳。

    「老爺,道觀沒有了,你要往何處去啊?」杏兒哭的雙目紅腫。

    莫問聞言搖了搖頭,他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

    「老爺,你若不嫌棄就住到奴婢家裡,一日三餐,奴婢為您下廚整治。衣物鞋襪,奴婢為您縫補洗刷。」杏兒哭求相邀。

    「哈哈,得你此言,我心甚慰。」莫問微笑搖頭。

    杏兒見莫問強顏歡笑,哭的更狠,她知道秦云母子的離去對莫問是多麼沉重的打擊,秦云母子不但是莫問的妻兒,更是莫問最後的親人,他們母子一去,莫問徹底變成了孤家寡人。

    「這些時日辛苦你了,早些回去吧,免得家人惦記。」莫問抬手拍了怕杏兒的手臂。

    杏兒抬頭看向莫問,莫問此前對她從未有過類似的舉動,按照時下風氣,陪嫁的丫鬟理應是老爺的女人,但莫問並沒有佔有她,而是給她尋覓人家,贈以厚重陪嫁,給了她安穩的富足生活,她感激莫問,亦羨慕秦云,莫問雖然身形並不高大,卻是有情有義的大丈夫,與他相比,那些看似威武豪爽的男人多顯狹隘和自私。

    「老爺,你可有話叮囑奴婢?」杏兒問道。

    莫問聞言沒有立刻答話,沉吟片刻方才出言說道,「此前我一直認為投桃報李才是世間正道,此時方才明白之前想的淺薄了,我們都應該善待他人,不要懷有交換之心,行事不求對方領情,但求己心平和。」

    杏兒聞言連連點頭。

    莫問見她點頭如此之快,知道她沒有真正領會自己言語的真諦,但他也不在意,再度催促杏兒離開。

    經他再三勸說,杏兒方才與丫鬟暫時離去,她們是婦人,留在此處並不安全。

    目送杏兒等人離開,莫問騰起云頭往北行去,此時此刻他心中並無太多悲傷,每個人都要承受的他也不能例外,實力的強大不是謀取私利的藉口和理由。

    北行不久,莫問停住了云頭,他此時心中並不平靜,這種心態不適合與孔雀王談佛論道,在前往凉國見孔雀王之前應該平靜一段時間,好好規整自己的思緒。

    有家的人思考的是如何養活家人,至於要去哪裡則完全不用去想,因為他們有家,可以回家去。孤家寡人則不同,尤其是莫問這種不需要謀生的孤家寡人,他需要思考的是我要去哪裡,我要做什麼?

    蒲堅此時已經坐穩了江山,蒲堅不需要他。代國此時仍在韜光養晦,暫時也不需要他。周貴人母子有張洞之和周冠正輔佐,亦不需要他。

    良久的躊躇之後,莫問給自己選定了一條路,自西陽縣開始,將當年走過的路再走一回,途中將內丹法門和三昧真火推廣傳播,以此糾正道門中人修行外丹術所帶來的弊端,造福天下蒼生,以此回報祖師賜予秦云母子百日陽壽的恩情。

    沒有誰應該幫助你,你亦無權因為別人對你的幫助沒有達到你的要求和預期而心生怨恨,不管別人對你的幫助是大還是小,都屬於額外的幫助,都應該感謝並報答。

    打定主意,莫問騰云東行,夜幕降臨之時,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此時西陽縣再度有了人煙,祖宅早已經毀於戰火,此時只剩下殘垣斷壁。

    莫問來到父母墳前,磕頭祭拜,畢了,代老五祭拜了吳氏二老。

    做完這些,莫問來到了祖宅門前,步行向南,此番他所走的路正是當年胡人南下之時莫家眾人逃難的那條路。

    到得城南,一人自西側小巷急衝而出,莫問沒有閃躲,與此人撞了個滿懷。

    那人是個三十歲上下的農人,撞上莫問之後也不致歉,急切起身,往東急行。

    莫問扭頭東望,只見那農人到得一處院前焦急拍門,「王大夫,王大夫。」

    片刻過後院內傳來了女子的聲音,「外子被叢老爺請了去,今晚怕是難得回返。」

    「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那農人焦急跺腳。

    「福生無量天尊,善人家中可是有人患病臥床?」莫問問道。

    那農人聞言快步跑了回來,「道長,你是怎麼知道的?」

    「若無病人,善人也無需深夜來請大夫。」莫問說道。

    「道長會瞧病?」那農人上下打量著莫問。

    「懂些粗淺醫理。」莫問點頭說道。

    「道長快隨我去,若是救活了我爹,香火錢少不了你的……」

第五百六十四章 中年莫問
        
    莫問聞言點了點頭.隨那農人走入西側小巷.

    「善人.你們於何時何處遷移至此.」莫問隨口問道.

    「去年夏天從西面薊縣搬來的.」農人出言答道.言罷反問道.「道長.人命關天.你當真懂得醫術嗎.」

    「懂得一些.」莫問點了點頭.

    這條路莫問此前曾經多次走過.他清楚的記得這些房舍當年的主人是誰.幾番拐繞之後二人來到一處房舍門前.院子不大.很是簡陋.進院之後一條黑狗自犬舍跑了出來.農人見狀急忙橫身在前出聲轟攆. 「道長小心.這狗咬人的.」

    莫問微笑不語.那黑狗繞過主人來到他的身前.不但沒有衝他吠叫.反而擺尾討好.

    「奇怪.」農人嘟囔著引著莫問走向正屋.進屋之後是做飯的灶間.灶間東側是臥室.北方的臥室都有火炕.此時炕上躺著一個奄奄一息的老人.炕下站著一個青年男子和兩個婦人.幾個面有飢色的孩子聚在那兩個婦人的身前.

    「哥.讓你請治病的大夫.你怎麼請來個送殯的道士.」年輕男子不滿的看向那個引莫問來此的農人.

    「這位道長懂得醫術.是來給咱爹瞧病的.」那農人出言解釋.

    年輕男子聞言扭頭看了莫問一眼.沒有再吱聲.

    「道長既然來了.就快看上一看吧.」年紀較長的婦人出言說道.此人當是那農人的妻子.另外那名女子和那年輕男子應該是弟媳和弟弟.

    行醫有望聞問切四診.莫問進門之後已然看出這老者患的是血瘀重症.血瘀不通導致了無法說話.行動不便.行動不便滋生了褥瘡.褥瘡內侵又生出惡毒.

    「紅花三錢.川穹.赤芍各二錢.香附.烏藥各一兩.三棱二兩.以酒為引.」莫問口述藥方.

    眾人聞言盡皆面露疑惑.莫問甚至不曾為老人診脈就開出了藥方.

    莫問見眾人站立不動.自灶下取出一段木炭.自菜板上寫下了藥方.遞給農人.「去抓藥吧.」

    「道長.」農人忐忑不去.

    「去吧.此方定有奇效.」莫問擺手說道.

    那農人見莫問自信從容.猶豫片刻端著菜板出門去了.不多時抓來了一包草藥.「道長.王大夫不在家.這藥是他女人抓的.你看看對不對.」

    莫問接過那包草藥看了一眼.點了點頭.

    那農人將草藥交給自己的內子前去熬製.待得湯藥熬好.莫問示意那農人為其父喂藥.

    「家中無酒.你去打來.」那農人沖內子說道.

    「用醋亦可.」莫問說道.酒和醋釀製過程大致相仿.都有行血化瘀之效.

    一碗藥汁喂下.莫問轉身向外走去.「少頃將會上吐下瀉.乃排毒之狀.無需緊張.」

    那農人唯恐莫問逃走.跟隨莫問到得院中.與莫問東拉西扯.不多時.房中傳來了嘔吐之聲.農人和他弟弟承接打掃.兩個婦人則帶著孩子避到了院中.

    那幾個孩子年歲都不大.莫問衝他們微笑.他們卻驚怯的躲到母親身後.

    莫問下藥精準.到得二更時分那老人已經有了很大的起色.呼吸趨於平穩.

    「道長.與你多少香油錢.」兄弟二人來到莫問面前.

    「貧道無有道觀.香油錢就不要了.只想與你們兄弟二人說上幾句話.」莫問搖頭說道.

    二人聞言面露疑惑.對視了一眼之後.那農人出言說道.「道長請講.」

    「你們二人可曾注意到令尊右手.」莫問問道.

    兄弟二人聞言更加疑惑.不知莫問為何有此一問.

    莫問轉身走回臥室.抬起了老人的右手.老人的右手中指上戴了一枚黃金指環.但莫問並沒有指向這枚黃金指環.而是指著老人拇指末端幾道淺淺的血痕.

    「道長.你有話直說行嗎.」農人弄不清莫問想表達什麼.

    莫問聞言沒有答話.而是再度抬起了老人的左手.將老人因為疾病而變形的左手放到了老人的右手傷痕處.「令尊一直想要摘下金環與你們補貼家用.但他右身麻痺.左身無力.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多次嘗試卻始終無法摘下指環.而他因病失語.又不得說出心中所想.」

    莫問言罷.屋內鴉雀無聲.

    片刻過後.眾人開始落淚.他們搬來此處之後家道中落.過的很是清苦.還要侍奉癱瘓在床的老人.而老人卻始終不曾將手上的金環摘下送給他們.他們雖然沒有說什麼.心裡卻多有不滿.認為老人吝嗇惜財.今日得莫問提醒他們方才恍然大悟.原來老人不是不想將金環送給他們.而是無法摘下.又苦在有口難言.不得表達心中所想.

    炕上的老人聽到眾人哭聲.支吾著想要說話.兄弟二人羞愧上前.分執老人雙手.無聲落淚.

    「福生無量天尊.」莫問微笑點頭.人與人之間最怕誤會.一旦出現誤會.將會導致彼此之間產生隔閡.誤會的產生源於雙方的粗心.倘若一方無法表達.那就是另外一方的粗心.

    「道長.這是一點碎銀.您別嫌少.」年輕男子自腰間摳出些許碎銀塞給莫問.

    「與娃娃買些果子吃吧.」莫問擺手謝絕.轉而出言說道.「倘若身下可以通風.臥床再久也不會生出褥瘡.時候不早了.貧道不打擾了.」

    莫問言罷.轉身邁步.兄弟二人苦留無果.只得將家中幾個隔夜豆包送與莫問充當乾糧.

    莫問本想接受.回頭之時卻發現幾個孩子沮喪的扶著門邊站在門口.便轉身而回.將豆包掰開分發給了他們.轉身告辭離開.

    南行之時.莫問心中大有感觸.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遊方行走確實可以磨練心性.開闊心胸.在秦云和老五等人在世的時候.他始終將他們放在首位.無關之人則少有關心.這是不對的.至少是不符合道家本旨的.道士者.替天行道之人也.若是有了私念.行事就難得公正.

    之前他一直感到孤獨.此時這種孤獨的感覺正在消減.他沒有了親人.世間百姓都是他的親人.他沒有了家.這天下就是他的家.這才是道士該有的超然.

    下半夜.他來到了黃河岸邊.凌空南下.試圖尋找當年老五在他中箭之後安置他的破屋.但時間過去的太久了.破屋已經沒有了.

    回頭.北上.清平城.清平城此時也有人居住.但住的不再是兵卒.而是百姓.來到這裡.他想到了當年得到無量山木牌的情景.那時他將自己的木牌燒掉了.後來是在老五的攛掇之下使用老五的那面木牌前往無量山的.若無老五當年的攛掇.他不會進入道門.

    再北上.是趙國曾經的皇家獵場.到得這裡已經是數日之後的傍晚了.這裡不時可以遇到狩獵的獵人.腰間掛有野兔野雞.

    見到獵戶追殺獵物.莫問並未出手阻止.人都是要生活的.為了活命.為了養活妻兒子女.不管做什麼都是對的.若是超出了這個限度.索取無度.那才是罪過.

    北行之時莫問一直是步行.數年末世令得山野之中妖精異類驟減.很少能看到有道行的異類.不過偶爾也會遇到.但他並沒有過多的降服.異類就是異類.它們有自己的本性.偷食是刺蝟的本性.搗亂是黃鼠狼的本性.它們所做的事情只不過是在它們本性的驅使之下的正常舉動.只要它們的舉動沒有超出本性範疇.一律不能定為作惡.

    步行是緩慢的.但緩慢有緩慢的好處.此前他不管做什麼都有明確的目的.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了達到目的.但此時他沒有目的了.沿途可以隨意停留.縱觀世間百態.體察百姓疾苦.

    鄴城自然要去.來到鄴城.莫問來到了當年林若塵所在的將軍府外.林若塵的遭遇是他心中抹不去的痛.甚至可以說是他的心魔.他來到此處是為了徹底斬卻心魔.

    當心境出現變化.觀察事物的角度就會出現變化.莫問並沒有強迫自己去從容的看待此事.時至今日他仍然痛恨那個胡人將軍.倘若乾坤能夠倒轉.他會在那個夜晚將胡人將軍碎屍萬段.並帶著林若塵遠走高飛.可惜的是當年的他並沒有今日這麼豁達寬容.他那時之所以沒有立刻殺死胡人將軍是因為他已經無法接受有了殘缺的林若塵.歸根結底.林若塵是被他無法包容瑕疵殘缺的狹隘之心害死的.

    想到這些.莫問也沒有過多自責.年輕時候的他氣度只達到那種境界.永遠不能苛求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具備不惑之年的大度和從容.

    莫問是嘆著氣離開將軍府的.人不能將曾經發生過的悲慘的事情進行自欺欺人的解釋.以此獲得虛假的平和.應該勇敢的正視和面對現實.每個人都會經歷和遇到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對於這些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正確的處置方法是牢記教訓.通過這些事情吸取教訓並更好的生活.

    前往無量山的途中.莫問遇到了強盜.幾個滿臉橫肉的兇殘之徒攔住了他的去路.在翻遍他的全身並未找到財物之後.惱羞成怒的惡徒揮刀砍向了他的脖頸.

    心性的改變並沒有令莫問變的心慈手軟.他將這些強盜盡數殺掉了.寬容大度並不是將所有的事情都看成美好的.牛糞永遠是牛糞.該殺還是得殺.

    無量山已經徹底荒廢了.一個道人也沒有了.建造道觀的土木青石都被山下農人搬走.或蓋了房子.或砌了豬舍.

    莫問改為步行前往蠻荒.往返又是兩年有餘.就在莫問自秦云的故鄉前往凉國尋找孔雀王的途中.他感受到了有人焚燒符咒召喚於他.

    符咒焚燒於西方三千里外.莫問有感.閉目長嘆.他知道焚符喚他的人是誰.也知道她為何焚符召喚……

TOP


Skanda.Wei.Tuo 發表於 2015-4-14 15:06
第五百六十四章 中年莫問
        
    莫問聞言點了點頭.隨那農人走入西側小巷.

第五百六十五章 再見乞翼阿古真
        
    他曾經向黑白無常問過眾人的壽數,石真的陽壽是眾人之中最短的,但紫陽觀眾人慘遭橫禍已然故去多年,石真反倒成了他們之中活的最久的一個。

    但最久也只是相對短壽的眾人而言,實則石真的壽命也很短暫,只有四十二歲,石真小他一歲,今年正是四十有二。

    此外西方三千里外乃是外族的居住區域,趙國覆滅之後石真只能離開中土,回到她祖先生活的那片區域。

    感受到石真的焚符召喚,莫問腦海裡立刻浮現出了石真當年自獵場送他和老五通關文牒的情景,這是他腦海裡最深的記憶,隨後想起的情景是阿九前去軍營看她,夜間留宿,石真自屋外擊鼓胡鬧,擊鼓之事發生在獵場之事多年之後,但細想下來,不管是贈送文牒還是胡鬧擊鼓,都已經過去好多年了。

    短暫的回憶之後,莫問分出元嬰,瞬移到得符咒被焚化的位置,這是一頂帳篷,很大的牛皮帳篷,樣式與行軍時的帥帳很是相似,但其中的佈置卻與帥帳的莊嚴截然不同,也不是尋常女子所住的閨房樣式,而是與修行中人的丹房有些相仿,木幾,經卷,香爐,神像,除了這些還有簡單的生活器物和取暖的火盆,東側牆上掛著長弓和箭囊。

    莫問現身之時帳篷裡並沒有人,香爐裡的供香剛剛點燃,供桌之前的地面上還殘留著符咒焚燒留下的灰燼,雖然石真不在帳篷裡,他卻能確定這裡就是石真的住所,因為他熟悉石真的氣息,這帳篷裡殘留著她的氣息。

    莫問隨手拿過木幾上的經卷,只見是一本上清道人皆要誦讀的《上清經》。

    莫問將經書放回木幾,緩步走出帳篷,帳外正下著雪,在這頂帳篷周圍還有不少小一些的帳篷,當有數十頂,諸多牛羊圈舍和豎木柵欄表明這裡是一個人數不多的小部落。

    就在莫問環視左右之時,南側羊圈傳來了一個婦人的喊叫聲,由於對方用的是土語,他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但是根據那餵羊婦人的視線和神態,無疑是在衝他喊話。

    莫問並不認識那個婦人,也沒有出聲應答,只是站在帳外環視左右,鵝毛大雪並沒有阻礙他的視線,他可以清楚的看到周圍的景物,這裡是一處相對避風的山谷,東西都是高山,北側是一處已經結冰的水潭,唯一一條通往谷外的路在南面。

    那婦人見到有外人到來,急切呼喊,通知族人,很快有不少婦孺自各處帳篷跑了出來,手裡拿著短刀匕首和各種能夠充當武器的生活器皿。

    這些婦人出現之後紛紛看向莫問所在的帳篷,在警惕的看著他之餘,這些婦人看的最多的就是位於西側的另外一頂帳篷,那頂帳篷比石真所住的帳篷小上不少。

    就在莫問歪頭西望之時,西側帳篷的帳簾被人撩開,自其中走出了一個女子,與那些身穿外族服飾的婦人不同,此人穿的是一件黑裘。

    見到石真的瞬間,莫問愣住了,這些年石真的變化很大,頭上生出了很多白髮,臉上的肌膚也不再是吹彈欲破的嬌嫩,而是黯淡無光的蒼老,眼角生出了很深的魚尾紋。

    石真的蒼老在莫問的意料之中,但他沒想到石真會如此蒼老,而真正令他愣住的是石真異常消瘦,哪怕不通醫理之人也能看出這是身患絕症所致。

    莫問雖然驚愕卻沒有表現出來,但石真沒有他這樣的定力,見到他的瞬間,石真臉上最先顯現的表情是震驚,片刻過後震驚變成了羞愧和忐忑。

    短暫的對視之後,莫問面露微笑,石真見到莫問的微笑,臉上複雜的神情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歡喜,與此同時快步自西側帳篷向東走來。

    石真剛剛邁步,莫問便發現了端倪,石真很是消瘦,腹部卻有些凸起,心中存疑,便散出無形靈氣隔空窺查石真氣息,靈氣所至,心中立刻明了,石真懷有身孕。

    感知到石真有孕在身,莫問立刻明白了石真先前的羞愧和忐忑是因為什麼,也明白了石真在看到他的微笑之後臉上為何會現出無盡的歡喜,亦明白了石真焚符召喚他的真正原因。

    石真快步走到帳外,平視莫問,「你來的好快。」

    不知是多年未曾使用漢人語言,還是心中過於緊張,石真的這句話說的有些生硬。

    莫問微笑點頭,轉而回頭看向那些婦人,石真會意,沖那些婦人高聲說了幾句土語,那些婦人聞言如釋重負,各自回到自己的帳篷。

    在石真回頭之時,莫問已經抬手撩開厚重的帳簾,石真感謝的看了莫問一眼,先行進入,莫問跟進。

    「你的樣子一點沒變。」石真藉著為莫問倒水,背對莫問,掩飾自己的緊張和激動。

    「這些年你受苦了,當年我應該娶了你的。」莫問說道。

    石真沒想到莫問會有此一言,心中震動,水杯脫手,落於地面。

    帳篷下方的泥土並不堅硬,水杯不曾摔碎,石真蹲身撿起茶杯,以熱水沖洗,「你在可憐我。」

    「不是,我說的是真心話,可惜我當年太年輕,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和俗世禮節。」莫問搖頭說道。

    「這些話你不該說的,我已經嫁人了。」石真背對莫問不敢回頭。

    「我知道,我還知道你已經有孕在身。」莫問說道。

    「你還知道什麼。」石真開始重新倒水。

    「我還知道你召我過來是為你續命,讓你能夠順利產下腹中胎兒。」莫問說道,他瞭解石真的脾氣,石真很執拗,很倔強,如果是為了自己,石真絕不會請他幫忙,此外石真對他心存怨氣,哪怕心中異常思念,亦不會在臨終之前召他見面。

    「你還是那麼聰明。」石真轉過身來,將水杯放於木幾,轉而蹲下身去整治火盆,借火盆煙氣為自己眼圈泛紅尋找理由,莫問那句『當年我應該娶了你』是她這一生中聽到的最悅耳,最動心的言語。

    「你的丈夫現在何處。」莫問坐到木幾旁邊的座位,端起了水杯。

    「帶族人抵禦呼倫人的進攻,現在應該在南面兩百里外的坎穆爾河一代。」石真放下銅鉤坐到了木幾對面的座位,「呼倫人兵馬比我們多,他們此去凶多吉少,你若是……」

    「此事我會處理。」莫問打斷了石真的話頭,此前他就發現營地裡沒有壯年男子,原來是出征在外。

    「他是我當年的侍衛,國破之後自逃難的路上遇到的,這些年他一直跟著我,我心裡一直想著你,容不下別人,一直到去年冬天才嫁給了他,我嫁給他不是因為我……」

    「我知道。」莫問點頭說道,世間有很多夫妻,但是真正因為相愛而結合的寥寥無幾,報恩,被迫,憐憫,將就佔了絕大多數,石真之所以嫁給現在的丈夫並不是因為喜歡他,而是有很重的報恩和憐憫成分。

    「我對自己很失望。」石真面露愧色。

    「你做的對。」莫問擺了擺手,石真的慚愧是因為嫁給了別人,她的所作所為並不庸俗,亦不低下,為了某人終生不娶或終生不嫁是很困難的,因為在得不到對方回應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堅持的動力會逐漸減弱,沒有人耐受的住那種沒有回應的孤獨。

    石真聞言扭頭看向莫問,見莫問表情平靜,正在舉杯喝水,這才確信他說的是真心話。

    「你這些年過的好嗎。」待莫問放下水杯,石真出言問道。

    「不好。」莫問笑道。

    「我一直不知道你在想什麼,當年不知道,現在還是不知道。」石真搖頭說道,莫問不是個喜歡說笑的人,他說過的不好那就一定過的不好,但是他臉上的笑容卻並沒有過的不好的悲傷和沮喪。

    「阿九你知道的,在陰司任職,聚首遙遙無期,後來我又納了一房妾……」

    「我知道的,我還知道她叫秦云。」石真插言。

    莫問點了點頭,「秦云即將臨盆之時被人殺害,我打上了天庭亦沒能救活他們母子,吳云一家在五年之前也已經故去了,我現在孑然一身,居無定所,你說我過的好不好。」

    「還有你做不到的事情。」石真驚訝的問道,她一直以為莫問過的春風得意,無比幸福,此時方才知道他過的很不好,甚至可以說過的很悽慘。

    「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秦云母子的情況與你不同,我可以為你續命延壽,不但讓你能夠生下女兒,還能讓你看著她長大成人。」莫問說道。

    石真聞言愕然瞠目,她知道自己已經病入膏肓,本來只希望能夠苟延一些時日生下孩子,未曾想莫問竟然能夠為她延長多年的壽命。

    就在此時,帳外傳來了一聲女子聲音,「真人所需之物,小神已經備齊,請真人查收。」

    石真聞聲疑惑的看向莫問,莫問沖其抬了抬手,轉而直身站起走出帳外,片刻過後撩簾再入,手中已經多了一隻包袱。

    莫問將包袱放於木幾,解開逐一檢視其中各種靈草藥物。

    「這些是何物。」石真疑惑的問道。

    「與你調養的藥物。」莫問隨口說道。

    「那送藥的女子又是何人。」石真再問。

    「你們這裡的土地,與我騰出一頂帳篷,我要在這裡住上一晚。」莫問隨口說道,他此時已經可以隨意請神,調動土地更是易如反掌。

    石真聞言點頭答應,出門安排。

    不多時,安排妥當,莫問住到了大帳旁邊的一頂小帳,為石真熬製湯藥,當日晚間請了黑白無常來到,明言要為石真再延陽壽十八年,黑白無常痛快答應,他們不管,旁人更不敢管,有了當年闖上天庭之事,無人敢來觸他霉頭,以他此時的修為完全可以為所欲為,之所以沒有為所欲為只是因為不想為所欲為。

    次日上午,二人促膝長談閒話往事,待得本體驅走呼倫族人,便辭別石真,與本體合二為一騰云離去。

    此番他沒有再留下定位符咒…

第五百六十六章 世間百態
        
    世間之事不一定會有結果,卻都會有一個了結,他與石真之事到此算是徹底做了一個了結,他說了自己一直想說的話,做了對方需要他做的事情,給了石真一個交代,也給了自己一個交代。

    孩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個人都會經歷人生的這五個階段,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考慮問題的角度和深度是不一樣的,哪怕再怎麼謹小慎微,再怎麼深思遠慮,所做的事情在十年,數十年之後回憶起來都不一定是正確的。

    對錯是相對的,不能作為為人處世的準則和標準,值不值得自己去做才是判斷的標準,倘若一件事情值得去做,那就立刻去做,千萬不要因為外部原因進行拖延,哪怕做錯亦不可錯過,做錯可以改,錯過改不了。

    他當年之所以沒有娶了石真,並不是不喜歡石真,也不喜歡因為石真有一半胡人血統,而是他那時候太過虛偽,不敢承認自己同時喜歡兩個女人,唯恐旁人說三道四,說他朝秦暮楚,感情不專,正是這種虛偽令他拒絕並放棄了石真,實則男人的天性決定了他們一生之中絕不可能只喜歡一個女人,他為了給世人留下一個專一重情的印象,壓抑了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到頭來只能是自食其果,外人不會替他分擔分毫。

    雖然錯過了石真,莫問卻並未過度傷感,秦云母子的事情讓他大徹大悟,失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沒有人能夠不留一點遺憾,有得有失人生才完整,有喜有悲人生才真實。

    當日晚間,莫問回到了前往隴郡的路上,隴郡是當年他迎戰敖術的地方,也是他放胡人西去的關卡,他當年網開一面,放走了大量胡人平民,此事令他飽受爭議,百姓認為他放虎歸山,是漢室奸賊,修行中人認為他沽名釣譽,譁眾取寵。

    胡人侵入華夏對漢人犯下了滔天罪行,數十年間屠殺漢人近千萬,漢人對胡人恨之入骨,在這種情況下,他做了一件令漢人感覺非常不解恨的事情,遭到了漢人的痛恨和厭惡,不過當年的所作所為時至今日他仍然認為是正確的,外族和漢族都有存在的必要,若是漢人不思進取,貪霪墮落,外族就來咬上一口,讓漢人痛上一痛,不痛,漢人不覺醒,不痛,漢人會墮落。

    二更時分,莫問到得隴郡城門之外,今日有月,守城的兵捽髮現了他,「道長,你可是要進城。」

    「貧道待明日再來。」莫問回頭邁步,這些年他一直在步行趕路,少用騰云瞬移。

    「道長請留步,我們與你開門。」牆上的兵卒高聲喊道。

    莫問聞言止步回頭,疑惑的看向城牆上的兵卒,他並不認識此人,對方有些太過慇勤。

    不多時,城門自內部打開,莫問邁步進門,衝開門的兵卒稽首道謝,「多謝諸位與貧道行了方便。」

    「應該的,道長無需客氣。」其中一名尉官模樣的年輕兵士抬手西指,「西行兩條街,往北直行,走上五六里就是三清道院,道長可以去那裡落腳。」

    「三清道院。」莫問面露疑惑,三清各宗都有自己的道觀,掛單打尖也通常會往本宗道觀,很少會與他宗道士混居。

    「是啊,都督崇儒尚道,特建道院,容過往道人落腳,若是道長少了盤纏,也可自那裡借到。」年輕兵士抬手示意屬下關閉城門。

    「敢問此處持節都督是何人。」莫問問道。

    「乃是彭將軍,名諱。」年輕兵士答道。

    莫問聞言點了點頭,雖然對方礙於尊卑沒有說出持節都督的姓名,他卻想到了此人是誰,當年此處的持節都督乃是袁東,後來此人被敖術所殺,其手下大將彭炳泉暫代都督一職。

    莫問衝開門的兵卒再度道過謝,循著他們所指的路徑找到了那處位於西城的三清道院。

    三清道院的前身當是一處軍營,正北的帥營被改建成了三清大殿,院子正中有一間偌大房舍,這間房舍乃是由先前的兵舍改建而成,有梁四根,佔地十畝。

    道觀的大門是開著的,也沒有知客和迎賓,莫問自行進行,到得門前推門而入。

    偌大的房舍裡住了二三十人,令莫問沒想到的是這些人竟然多是俗人,只有一老一少兩個道人,此時這些人正自房舍的通鋪上閉目盤坐,聽那老道士講經。

    那老道士年紀當在五十歲上下,生的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只不過身上的道袍異常破舊,多有補丁。

    莫問自門旁的木鋪上坐了下來,此處遠離燈光,眾人雖然知道進來一人,卻不曾看清他的真實樣貌。

    莫問進門之初就看出那道士是個無良的假道士,講說經文也是東拼西湊不知所云,但那些信徒卻對其所說無比拜服,此人言談很有特點,講到自己都開始糊塗的時候就會來上一句不知所云而看似高深莫測的胡言亂語,眾人不明其意便以為他言語暗藏玄機,不但不曾嘲笑,反而更加欽佩。

    見此情形,莫問緩緩搖頭,世人對於自己不瞭解的東西都會心存敬畏,這也是『外來的和尚會唸經』的心理,實則這種看法是錯的,自己聽不懂的話並不一定暗藏玄機,很可能是胡言亂語,樣貌堂堂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好人,騙子大多長的一表人才,相貌堂堂,若是長的賊眉鼠眼,一看就不是好東西,誰還會上當。

    「你們天眼未開,看到的都是萬般假象。」假道士朗聲說道。

    莫問聞言不禁莞爾,世人區分真假道士很困難,但道士要識破假道人卻異常簡單,此人一派胡言,天眼是佛教專用詞彙,道家根本無此一說,張冠李戴,牛嘴不對馬唇。

    「這天眼不是一般人所能打開的,為師當年苦修三十年方才打開天眼,今晚為師就與你們再度開示,你們當認真領會。」假道人說到此處,歪頭看向站立一旁的小道,「永信,將為師苦尋所得崑崙山茯苓分贈給你的這些師弟。」

    老道是假的,小的自然也真不了,那小騙子聞言自旁邊一木箱之中端出一隻木盤,隨後自木箱裡拾撿出一堆橢圓形的事物,莫問雖然距離眾人有數十丈,卻清楚的看到那些橢圓形的東西是一些半乾的馬糞。

    那小騙子端著馬糞分發眾人,眾人抬手接過,各自打量,待得看清是何種事物之後,無不面露疑惑。

    那小騙子發完馬糞,木盤裡還剩下一顆,在其轉身向假道人走去之時,木盤輕微歪斜,隨即歸正,莫問分出元嬰隱身上前,只見木盤裡剩下的糞球已經被小騙子以懷中一隻與馬糞極為相似的山芋換了下來,那山芋與尋常山芋不同,乃是桂州所出的紫芋,少見於北方。

    「師父。」小騙子將木盤遞向假道人。

    假道人抬手拿過木盤裡的糞球,時至此刻他並不知道莫問已經將那山芋換了下來,手舉糞球高聲說道,「此乃崑崙山千年茯苓,有排污去穢神效,服下吧。」

    假道人言罷,拿過糞球咬了一口,入口之後眉頭大皺,歪頭看向站在一旁的小騙子,那小騙子離假道人較近,見假道人嘴角殘留的糞渣,立刻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但此時眾人的視線都集中在那假道人身上,已經無法再度調換。

    那假道人含著一口馬糞,噁心無比,恨不得立刻吐掉以水漱口,但眾人此時都在看他,若是吐掉就會穿幫露餡,此人也算有幾分狠勁,咬牙瞪眼將那口馬糞生生嚥下。

    馬糞雖然不似狗屎那般腥臭,卻也不是入口之物,那假道人吃過一口之後將那剩下的那些遞向那小騙子,「賞與你吧。」

    「謝師父。」那小騙子急忙抬手接過,垂手將那馬糞塞入懷中,將另外一隻馬糞掏了出來咬了一口,與此同時轉過身來,以防眾人起疑。

    這馬糞已經被那假道人咬了一口,小騙子為了表明他所吃的乃是假道人所賜的,這一口咬的更多,待得發覺所吃也是馬糞之時,已經轉身正對眾人。

    「你們還在等什麼,若不是看你們修道之心甚堅,此物為師亦不會賞賜你等。」假道人高聲說道。

    話音剛落,那小騙子已經伏地狂嘔,他咬的太多了,實在吞不下。

    眾人見狀,面露疑惑。

    騙子德操低劣,心智卻不蠢笨,眼見小騙子狂嘔,假道人高聲說道,「排污去穢,方得正果。」

    由於他此前曾經說過此物有排污去穢之效,故此此言一出,眾人無不信服,鼓起勇氣,低頭嘗試。

    莫問並沒有阻止他們吞食馬糞,這些人已經走火入魔,分不出好壞,即便揭穿了騙子的把戲,他們也不會信服。

    「果然是仙家寶貝,甚是爽口。」其中一位信眾高聲喊道。

    莫問在旁再度莞爾,假道人所吃的馬糞是自他手裡換走的,此人吃的是木盤裡的那隻山芋。

    眾人聞言扭頭看向那叫喊之人,那人見狀唯恐眾人前來搶奪,狼吞虎嚥將那山芋吞掉。

    眾人見他吃的如此痛快,更加相信此物乃是茯苓,但是這東西好像並不爽口,不但難以下嚥還掉渣……

TOP


第五百六十七章 真假道士
        
    莫問自暗處打量著艱難吞食馬糞的眾人,這些人臉上的神情狂熱而虔誠,他們對那一老一少兩個騙子視若天人,對二人所言奉若聖旨。

    他們之所以會有這種心理,主要原因是那兩個騙子披著道士的外衣,打著道教的幌子,自古至今逆賊叛軍犯上作亂,通常都會打著宗教的幌子,宗教代表著神權,也只有神權才有可能與王權對抗。

    宗教是個很厲害的存在,宗教可以令百姓心靈有所寄託,遵行忠孝仁義,但宗教也能夠鼓動百姓犯上作亂,群起反叛,歷朝歷代大多設有護國真人一職,護國真人的職責就是安撫教眾,安分守己。

    在眾人吞吃馬糞之時,那一老一少兩個騙子警惕的看向莫問,先前之事發生的太過詭異,無疑是有人暗中做了手腳,莫問是這裡唯一的外人,他的嫌疑自然最大。

    莫問沒有正視二人,他在想如何才能讓這些狂熱的信徒自盲信盲從中醒悟,與此同時又不能令他們對道家產生懷疑和厭惡。

    就在此時,吞食了馬糞的眾人開始嘔吐,那假道人緩緩頜首,裝出一副欣慰神態,「污濁不去,難得飛昇,甚好,甚好。」

    眾人聞言更是狂嘔不止,直至膽汁都快吐了出來仍在強行嘔吐,莫問見狀苦笑搖頭,人體確實有一定的污濁之氣,但污濁之氣也是肉身的一部分,若是得不到靈氣的補充,一味的排污去濁,其結果就是體虛無力,甚至送掉性命。

    「修行之路滿是苦難,非爾等所能想像,爾等若是無法耐受,還是早些回家去吧。」假道人沉聲說道。

    「我等修真悟道之心甚堅,絕不會中途放棄。」有信眾高聲答道。

    莫問聞言再度搖頭,那假道人用的是以退為進的伎倆,可惜的是那些信眾處於極度的狂熱之中,將那假道人的所作所為當成了修行路上必須承受的磨難,在他們看來,要想修道有成,必須承受痛苦和磨難。

    要想有所成就必須經受痛苦和磨難,這是對的,但是並不是經受了痛苦和磨難就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結果,痛苦和磨難與有所收穫沒有必然的聯繫,很多時候吃了苦,受了罪,到頭來什麼也得不到。

    若是選對了正確的方向,堅持就是勝利,如果一開始方向就錯了,越堅持錯的就越厲害,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既然爾等……」

    「大難臨頭尚不自知。」莫問緩步向那說話的假道人走去。

    「無量天……」

    「拜入道門,得賜道號,擁有玉籍,天庭有名,四者齊全方為道士,道士乃仙界欽差,代天巡狩,懲惡揚善,假冒道士罪莫大焉。」莫問邁步上前。

    「道友何出此言。」那假道人快速思慮該如何處置眼前變故。

    「先前以馬糞換你山芋的正是貧道,貧道現在與你兩條路走,一,說出真相,改過自新,貧道可以留你性命,二,執迷不悟,繼續妖言惑眾,貧道斷你周身筋骨。」莫問走到那假道人面前站定。

    「這野道辱罵師父,你們豈能坐視。」小騙子出言喊道。

    這小騙子年紀不過十六七歲,年紀雖小,心機卻重,高喊過後,那群信眾立刻群起喧譁,試圖動手。

    假道人見此情形,垂眉抬手,「無量天尊……」

    待得對方唸完無量天尊,莫問隔空封點了他的穴道,邁步上前抓住了他的道髻,微一用力便將那道髻連同大片頭皮一同扯下,那假道人頓發淒厲哀嚎。

    那小騙子和眾人急衝上前試圖群起攻之,卻被莫問散出靈氣盡皆定住。

    莫問將那帶血的發髻扔到了假道人的面前,平靜的看著血流滿面的假道人,他已經參悟了陰陽大道,陰陽大道並不是慈悲婆媽,亦有狠辣無情的一面,無寬容慈悲,好人不服,無刑罰典獄,壞人不懼。

    那騙子氣息不短,哀嚎不止,莫問等了片刻再度上前抓住了他的右手。

    「道長慢動手,小的是利州馬平縣人氏馬杜,前些年自林中觀皈依,遊方行走乃是受了師尊的指派,出山為他老人家物色弟子的。」假道人試圖狡辯。

    「皈依只能算是居士,居士在道家毫無地位,算不得道門中人,你一卑微居士也敢招搖撞騙。」莫問微笑搖頭,與此同時生生折斷了對方的右腕。

    那名為馬杜的騙子手腕被折,劇痛鑽心,再度哀嚎求饒。

    莫問仍未停手,再度折斷了此人的左腕。

    馬杜劇痛無比卻不得暈厥,一邊哀嚎一邊將如何欺騙眾人,都使了何種手段,索了多少錢財,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的嚎了出來。

    「你已經選了第一條路,現在後悔為時已晚。」莫問說話之時再度出手,斷其雙臂橈骨,馬杜痛哭求饒,莫問並不停手,再斷其雙腿肱骨。

    「人生的每一次選擇都要慎重,不是每個人都會給你重新選擇的機會。」莫問沖那痛的屎尿齊出的馬杜說道。

    馬杜此時哪有心思聽莫問說教,只是歇斯底里的哀嚎。

    「貧道再給你一個機會,你若答對,貧道就將你斷骨接上。」莫問微笑開口。

    「多謝道爺,多謝道爺。」馬杜淚涕俱下。

    「我因何傷你。」莫問笑問。

    「我冒充道士,騙取財物。」馬杜高聲回答。

    莫問聞言緩緩點頭,「騙取財物算不得大罪,但冒充道士,壞我道門清譽,天人憤之,我且問你,你冒充道人多久了。」

    「一年,不不不,算年頭是兩年。」馬杜答道。

    「你可想將功補過。」莫問笑問。

    「想想想。」馬杜急切回答。

    「繼續行騙,不足兩年,不可收手。」莫問說話之時靈氣散出,將馬杜斷骨復位接牢,轉而解開了他的穴道。

    馬杜聞言徹底懵了,待得回過神來,連連磕頭,「不敢了,小的再也不敢了。」

    「你不想將功補過。」莫問皺起了眉頭。

    馬杜一聽,再度愕然,他搞不懂莫問此言究竟是何用意。

    「此時中土只有道家和佛家,你冒充道士毀我道家清譽,佛家間接獲益,你給我冒充和尚出去行騙,與我補回來,兩年,少一日都不成。」莫問笑道。

    馬杜何曾見過這種行事古怪的道人,但他此時嚇破了膽,只能滿口答應。

    「哈哈哈哈,真人,一別多年,想煞我也,您今日怎麼有此雅興,來到這裡戲耍這些無良鼠輩。」門口傳來了爽朗的笑聲。

    莫問聞聲回頭,只見隴郡持節都督彭炳泉與隨行軍士正自門口向北走來。

    「夜靜無事,尋些樂趣,彭將軍見笑了。」莫問笑答,他與彭炳泉等人也是故人,見面皆感親切。

    莫問將那兩個騙子放走,應彭炳泉之邀前往帥府落腳,那些信眾雖然知道莫問身擁道法卻並沒有跟隨求教,一來莫問行事在他們看來過於狠辣,與他們想像中的高人截然不同,二來莫問讓騙子出去冒充和尚,在他們看來格局不高,不過這都不是主要的,他們不願跟隨莫問的主要原因是莫問知道他們吃過馬糞。

    任何人都不會與見過自己出醜的人為伍,倘若不想與某人徹底決裂,那就萬萬不要拆穿對方的手段和把戲,裝糊塗,給對方留下一點尊嚴。

    「恭喜真人得窺大道。」彭炳泉自然不比那些粗淺之人,看出了莫問先前的舉動是大徹大悟之後的說笑隨心,灑脫隨性。

    莫問聞言擺了擺手,轉而出言問道,「彭將軍,不知袁小姐現在何處。」

    「回真人問,小姐仍在城中,早些年已經許配了人家,真人為何問起我家小姐。」彭炳泉問道。

    「袁小姐的痼疾可曾痊癒。」莫問問道,當年隴郡被東海圍困之時他也在場,由於袁東一直不曾出言求助,他便一直冷眼旁觀沒有出手相助,也正是因為他的冷眼旁觀導致了袁東被敖術所殺,此事雖然過去了多年,他卻一直心境難平,此番自隴郡滯留是想對袁小姐略做補償。

    「早已痊癒,只是不知為何這些年一直不曾有孕。」彭炳泉是袁東的部將,對袁小姐眷顧非常,他知道莫問法術高玄,便婉轉求助。

    莫問聞言點了點頭。

    隴郡是凉國要塞,扼守西去咽喉,彭炳泉自比尹喜,比莫問為太清祖師,硬要莫問留下經文典籍,莫問推辭不過,便自隴郡滯留了百日,留下《金丹要術》一十九篇,留與彭炳泉。

    百日之後,莫問離開隴郡繼續北上,袁小姐一直不曾有孕與自身無關,乃是夫君精氣不化,得莫問贈藥施治,此時已然六甲懷身。

    此番莫問沒有在路上多做停留,騰云趕赴孔雀王所在的寺院,孔雀王乃佛祖等流身,等流身與道家所說分身有些相似,卻又不完全相同,此人胸藏大乘教法,他此番前去有三件事情要做,一來聽聞佛教大乘教法,確定是否容大乘教法自中途傳播,二來若大乘教法有可取之處,就要確定道家與佛家的具體分工,三是確定發自中土的道家法術與西域傳來的佛教神通究竟孰優孰劣……

第五百六十八章 論道
        
    孔雀王所在的寺院乃是由原本廢棄的山神廟擴建而成的,寺院佔地約有二十幾畝,在當下屬於中等偏小的寺院,寺院門上的匾額空無一字,說明這處寺院尚未命名。

    莫問來到此處乃是中午時分,守門的校尉還是當年的那些兵卒,雖然升了軍職換了盔甲卻並未調離,干的還是守門的營生,尋常守門都是防止外人進入,而此處的守門是防止僧人逃走。

    守門之人見莫問來到,歡喜呼喊,在寺院西側的幾間草舍裡又跑出幾個校尉,見到莫問,他們彷彿看到了久別的親人,莫問一句話讓他們加官進爵,同樣是一句話又讓他們自這山野之中苦等多年,他們迫切的盼望莫問到來,因為莫問到來之日就是他們卸任之時。

    莫問並沒有急於進入寺院,而是與這些校尉來到了他們居住的草舍,在放他們自由之前,他有幾個問題需要詢問。

    寒暄過後,莫問散出靈氣將草舍與外部隔絕,轉而出言問道,「這段時日,此處可曾有事發生。」

    「回真人問,當年我們將真人手書轉交番僧,自那時起,那番僧就一直在這寺院之中等待真人到來,六年之中從未出過寺院大門。」領頭之人出言答道,他早已經知道莫問在意的是那個番僧,其他僧人只是陪同連坐。

    「那位大師可曾有過神異舉動。」莫問又問。

    「有。」領頭之人重重點頭。

    「說來。」莫問說道。

    「寺院建好之後那些本土僧人一夜之間不知去向,我們問那番僧,他言之是他將那些僧人送走的,還說真人要找的人是他,與其他人無關。」領頭之人說到此處面露疑惑,「多年來我們看守寺院從未有過懈怠,那番僧悄無聲息的將那些中土僧人送走,定然是使用了某種法術」。

    「他從不煮飯,我們送什麼他就吃什麼,送多少吃多少,去年大雪封山,我們斷了米糧,又不得狩獵,眼看就要餓死,他不知自何處尋來一袋穀米,解了我等燃眉之急。」另有校尉在旁插言。

    莫問聞言點了點頭,根據這些校尉所說不難看出孔雀王已經恢復了神通。

    點頭過後莫問出言再問,「那番僧說的是何種言語。」

    「漢話,不是很流利,卻也聽得懂。」領頭之人答道。

    「諸位辛苦了,自今日起無需再自此處苦守,歸隊回營吧。」莫問沖眾人說道。

    眾人聞言無不熱淚盈眶,前前後後八年,他們自這窮鄉僻壤待了八年,也與家人分別了八年。

    眾人並沒有急於收拾行裝,而是與莫問一同進入寺院,這寺院雖然佔地頗廣,卻並無其他僧侶居住,只有孔雀王一人住在大殿西側的禪房裡。

    眾人進得寺院,那孔雀王自西側禪房開門而出,見到孔雀王,莫問的思緒立刻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時他與老五自建康一處寺院門口看到了乞食的孔雀王,孔雀王的容貌在這二十多年裡沒有絲毫的變化,當年看到他的時候他是個五十多歲的老者,此時他還是五十多歲的容貌。

    「南無阿彌陀佛。」孔雀王見到莫問,面露微笑,雙手合十彎身先禮。

    「福生無量天尊。」莫問稽首彎腰,執平輩之禮。

    那領軍之人見二人行禮之後沒了下文,便抽空上前道別,孔雀王微笑點頭,目送眾人離去。

    「大師,勞您久候了。」莫問沖孔雀王說道。

    「當年如無真人贈以盤纏,老衲怕是已經出師未捷身先死了。」孔雀王說道。

    莫問聞言莞爾一笑,這老孔雀竟然能夠借用古人言語,說明他對漢語已經極為瞭解了。

    「當年貧道若是知道凉國將會發生滅佛之事,便不會指點大師前來此處了。」莫問說道。

    「緣法,緣法,真人,請進。」孔雀王側身邀客。

    莫問頜首道謝,邁步進屋,孔雀王所住的房間里布置極為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異常空蕩,只有桌椅床鋪和簡單的被縟,無有經書,無有神像,亦無任何法器。

    「大師,你可知道貧道為何前來。」莫問坐於客座。

    「老衲等的就是這一天。」孔雀王坐到了莫問對面微笑開口。

    「大師,你如何看待道教。」莫問直涉正題。

    孔雀王不曾猶豫,隨即接口,「發於中土,興於權貴,明白天地陰陽,遵行太極天道。」

    莫問聞言笑了笑,就像他來此之前進行長期細緻的準備一樣,孔雀王這些年也在做著準備,正如孔雀王所說,他等的就是這一天。

    「真人如何看待佛門。」孔雀王反問。

    莫問也不曾猶豫,立刻作答,「發自西域,客居中土。」

    孔雀王聞言亦是一笑,莫問未曾對佛教進行點評,其實已經是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不明說是留顏面。

    「大師,佛教能否繼續留存中土,只看你今日能否說服貧道,偈語和空談就不必說了。」莫問隨口說道,雖然看似說的隨意,實則這句話的份量很重,氣勢也流於霸道,言下之意是孔雀王若是不能說服他,中土將會再度掀起滅佛狂潮。

    「真人對佛門不滿乃是因為中土僧眾修習的乃是小乘教法,小乘教法自私自利,利己而不利人,且容老衲為真人說明大乘教法。」孔雀王說道。

    莫問點了點頭,要對一件事物做出判斷,前提是要對這件事情進行徹底的瞭解,不加瞭解就妄下定論是非常不公允的,而且結論也不一定正確,基於這種心理,他對小乘教法進行了長時間的推研,此時他要做的就是將自己對小乘教法的瞭解與孔雀王所說的大乘教法進行比對。

    「小乘與小乘有天壤之別,小乘者,視佛祖為師,修自身,求圓滿,果位止於阿羅漢,大乘者,視佛祖為聖,持菩薩行,普度眾生,眾生皆可成佛……」

    雖然孔雀王力求簡單明白,一席話仍然說了半個時辰,這半個時辰之中莫問沒有插嘴,更沒有打斷孔雀王的講述,而是靜心比對大乘教法與小乘教法,不可否認,大乘教法修改了諸多小乘教法的弊端,最為明顯的就是前者普度眾生,後者只管自己,不可否認大乘教法確實比小乘教法高明,但他們滋生的環境都是一樣的,都建立在佛家四大皆空的基礎上,對今生並不看重,一心只求來世,這一點與道家的肉身證道是完全悖離的。

    「大師,恕貧道直言,佛教起源於西域,西域遠不如中土開化,百姓生活異常艱苦,由於文風不盛,令得教化不足,導致多有子承父妻等踰越倫理之事發生,佛教的教義是在西域特有的環境下推研而出的,為的是令生活貧苦的百姓忍辱負重,此等自我麻痺的教義,怕是不得適用於華夏中土。」莫問沉聲說道,任何一種理論學說的出現都會受到當時環境的影響,只有迎合了當時的環境,才有可能被百姓接受。

    「真人,是否適用並不取決於你我。」孔雀王微笑搖頭。

    「自己需要的,正確的,百姓永遠會選前者。」莫問聞言亦是一笑,孔雀王的言下之意是已經有很多百姓選擇了佛教,這些人的選擇表明了佛教存在的必要。

    「真人,世間有對錯嗎。」孔雀王笑問。

    「過江之鯽千千萬,不如龍蛇一兩條。」莫問笑道,孔雀王認為接受雙方教義的人數可以體現優劣,但他認為決定勝敗優劣的不是人數的多少,而是認可教義的是什麼人,孔雀王的看法建立在眾生平等的基礎上,而他的看法則建立在人分貴賤的基礎上,這是兩條永遠難以交匯的江河,亦是一個不可開解的死結。

    「真人,佛道之爭不始於你我,亦不會終於你我。」孔雀王搖頭說道。

    莫問聞言點頭表示贊同,漢人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之說,說的是嘴上的爭論永遠分不出高下。

    「真人,貴教有隨緣一說,亦有大道無為之說。」孔雀王說道。

    「大師,無為並非不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無有為而無有不為。」莫問說道,孔雀王的言下之意是身居高位的他們還是不要插手此事為好,將佛教和道教交予天下人自行選擇,而他的意思則是他不會坐視不理什麼都不做,若是有必要,他什麼都會做,孔雀王認為百姓的決定才是正確的,百姓可以自己決定自己想走的路,而他則認為身居高位的人的決定更加正確,沒有統領的帶領和約束,人的劣根性會徹底爆發,肆意妄為會導致自己毀滅,如此一來雙方的爭論再度回到了眾生平等和人分貴賤上。

    孔雀王雖然學習了漢話,對於莫問所說卻仍然無法領會,太拗口,太深晦,他轉不過彎來,不過他雖然不知道莫問關於無為的解釋,卻知道莫問想表達的是不會袖手旁觀。

    「真人,你若真有滅佛之心,今日就不會到此了。」孔雀王和聲說道。

    「大師,貧道所作所為你想必也知道一二,貧道多有狠辣惡名,今日你若不能令貧道改變心意,明日這中土的萬千比丘就會遭噩蒙難。」莫問正色說道。

    「真人有何要求。」孔雀王並不認為莫問此言只是恐嚇。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任何影響到家庭和睦,血脈傳承的教派都是邪魔外道。」莫問說到此處略做停頓,轉而正色說道,「父母健在者不得出家,無有子嗣者不得出家,子女幼小者不得出家,只此三條,你們必須遵行。」

    「南無阿彌陀佛,佛門無此戒律。」孔雀王搖頭說道。

    「加上。」

TOP


第五百六十九章 度化
        
    孔雀王聞言面露苦笑,「南無阿彌陀佛,老衲只是一個外來比丘,如何能夠修改佛門戒條。」

    「大師,實話說與你,貧道對佛教最大的不滿便是佛教出家修行,此舉會導致我中土人煙稀少,人丁不盛,若是三這條大師不應允,貧道絕不會留佛門在中土傳揚。」莫問正色說道。

    莫問言罷,孔雀王皺眉不語,莫問的神情語氣異常嚴厲,表明這三條是他的底限,沒有任何迴環的餘地,若不遵行,萬千僧尼將有斷頭之厄。

    「即便老衲有心修改,那中土僧尼亦不會遵行。」孔雀王說道。

    「大師,只要你能革此弊端,晉,秦,凉,代護國國師之位你可隨意挑選。」莫問說道,佛教與道教的關係與胡人和漢人的關係有相似之處,如果佛教沒有自西域傳來,中土道人還在夜郎自大不思進取,佛教的到來直接導致了道教的反省自身,提高自身,故此佛教有留存的必要,但前提是佛教不能害的漢人斷子絕孫。

    「老衲要往代國傳法。」孔雀王點頭說道,他是佛祖等流身,能夠在瞬間權衡利弊。

    「可。」莫問點頭答應,對方的言下之意是已經答應了他的要求。

    孔雀王點頭過後直身站起,緩緩抬起了右掌手掌,莫問抬起手掌與之擊掌,擊掌為盟等同締結契約。

    「大師,餘下瑣事我們便不去一一推敲,但貧道對佛教神通甚是好奇。」莫問面露微笑,雖然達成了共存的契約,仍然要分出勝負,勝負將決定道家與佛家誰為君,誰為臣。

    「請真人示下。」孔雀王點了點頭,佛教與道教不但在教義上有差別,在神通和法術上也有差別,佛教不重肉身,只修精神,此舉導致了佛門中人肉身虛弱精神力強大,而道家則恰恰相反,道家認為身體是修行的承載,注重對肉身的修煉,擁有強大的靈氣修為,這種差別令得雙方很難找到一個適用雙方的比拚方法,而二人又都是得道高人,自然不能似街頭雜耍那般賣弄,亦不能像武夫那樣拳打腳踢。

    莫問自心中暗自沉吟,尚未想出合適的比拚之法,忽然察覺到上空氣息有異,仙樂隨即傳來,異香自上空瀰漫。

    「天樞子,接旨。」上空傳來了天官的聲音。

    莫問沖孔雀王抬手告罪,轉而邁步出門,只見上空停著天馬八乘車輦,九宮儀仗,六部樂師和十二位瑤池仙子分居車輦左右。

    「玉帝有旨上清宗天樞子入道二十六載,修行圓滿,證位金仙,即刻上天,受職聽封。」天官高聲宣旨。

    「福生無量天尊,煩勞天官回稟玉帝,貧道俗事未了,請准滯留凡間。」莫問稽首說道,實則召請金仙的聖旨遠不該這麼簡短,但他曾經鬧上天庭,爭議頗大,故此天庭便力求簡短,不提功過。

    「真人所言,下官定會轉稟玉帝。」金仙是凡人修行所能達到的極致,放棄了金仙位將成為不受三界約束的散仙,雖得自由卻永遠失去了天庭的官職,不過傳旨天官並沒有奉勸莫問聽封,因為莫問很不聽話,去了天庭怕是也會惹出亂子。

    莫問沖那天官點了點頭,轉而邁步回到了禪房,被晾在外面的天官帶著一干眾人回返天庭。

    「恭喜真人。」孔雀王合十道賀。

    「多謝大師。」莫問稽首還禮,他能夠證得金仙位次乃是因為孔雀王答應了他提出的三條要求,出家是佛教的教規,這個教規與佛教的教義是緊密相連的,無法改變,但是這個教規有可能造成漢人絕種的嚴重後果,對於這樣一個教規,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教規之上增加三個前提,孔雀王應允了此事,漢人也就不會因此佛家的廣為推廣而出家絕後。

    孔雀王微笑點頭。

    「大師,你我乃是友人,自然不得動手切磋,道佛皆以度人救苦為己任,不如你我自酒色財氣之中各選一人,分頭度化,可否。」莫問言歸正傳。

    「就如真人所言,我們可自五戒之中再選一人,如何。」孔雀王笑道,莫問所說的這種比拚方法是高僧高道鬥法用的最多的一種方法。

    莫問聞言微笑點頭,孔雀王此舉表明對這場友好而和平的較量充滿自信,唯恐出現二二的情況而分不出勝負,選五人就不會有平局的出現。

    「殺盜霪妄酒,真人選定。」孔雀王說道。

    「就選那五戒之首吧。」莫問隨口說道,這種比拚雖然不是刀光劍影,卻是非常凶險,雙方各自代表佛教和道教,涉及到顏面問題。

    「如真人所言。」孔雀王點頭說道。

    「大師,你有天眼遍察之能,就由你選定五人。」莫問說道。

    「乾坤。」孔雀王問道。

    「不定乾坤,只選其最。」莫問搖頭說道,孔雀王所謂的乾坤是指男女,他的意思則是不分男女,只選最難的。

    孔雀王聞言點了點頭,垂眉閉目,片刻過後睜開了眼睛,「燕國慕容振雄為好殺之人,晉國李公浩為好酒之人,秦國屈正為好霪之人,代國祝君夢為好財之人,凉國李詩韻為好氣之人,此人為婦人。」

    「最後一人你我先到先度,餘下四人你我各執其二。」莫問說道。

    「先選者,得一四,後選者,定二三。」孔雀王笑道,雖然事觀雙方顏面,二人卻並不緊張,更多的是將此事看成一場友人之間的遊戲。

    「大師外來是客,請。」莫問說道,對方的意思是選第一個的人就必須接受對方選剩下的第四個人,也就是最容易的和最難的,他不想要最難的那個,故此放棄最容易的那一個。

    「真人就不擔心老衲作弊。」孔雀王笑問。

    「你不會,況且你我都有分身之能,可以監察對方。」莫問笑道。

    「那好,老衲就選那代國的祝君夢。」孔雀王說道。

    莫問聞言哈哈一笑,果不其然,孔雀王選了個最容易的,錢財乃身外之物,貪財之人總有滿足的時候。

    「貧道選那好殺的慕容振雄和好酒的李公浩。」莫問將好色的屈正留給了孔雀王,他之所以不先選,主要就是為了避開這個色,食色性也,食與色都是人的本性,根本就改不掉。

    孔雀王聞言亦是哈哈一笑,轉而將五人的具體位置一一告知莫問。

    孔雀王說出一處,他的元嬰就前去查看一處,待得孔雀王說完,他已然知道了五人所在的具體位置。

    「以幾日為期。」莫問問道。

    「每人至多七日,七日之後由對方考驗,如何。」孔雀王說道。

    「可,可以使用法術神通,卻不得影響對方心神。」莫問點頭同意,孔雀王的意思是自己度化的人需要由對方出手考驗,只有經受住對方的考驗才能算度化成功,他和孔雀王都會為對方度化之人極力撩撥,這會度化增加了難度,只有徹底度化才能受得住對方的考驗。

    「那是自然,不可影響對方心神,不可傷及對方,老衲先去了。」孔雀王說道。

    「且慢,此事總要有個綵頭才得盡興。」莫問笑道。

    「你我身無長物,何來綵頭。」孔雀王抖了抖寬大的僧袍,他的僧袍是由羽毛幻化的,而莫問的道袍是以靈氣凝聚的,當真是身無長物。

    「賭上一壺酒,敗者自飲。」莫問說道。

    「酒破戒,賭亦破戒,也罷,就一壺酒。」孔雀王勉強答應下來,憑空消失了身影。

    莫問分出元嬰跟著孔雀王去了代國,本體出得禪房,騰云趕赴燕國,不得受封本體就無法瞬移,不過騰云之法行動亦快,午後動身,傍晚時分便來到了燕國,此時孔雀王已經開始到得代國,開始讓那祝君夢大發橫財了。

    見此情形,莫問放下心來,不管是仙還是佛,都無法窺人心中所想,孔雀王所用的方法是讓對方知足,這個辦法算不得良策,只能算是無奈之策。

    懷揣慶災樂禍之心,莫問尋到了慕容振雄,這慕容振雄是燕國皇親,官拜大將軍,鎮守臥馬郡,這臥馬郡位於燕國正西,為邊關重鎮,西方三百里外就是代國邊境。

    莫問尋到慕容振雄之時此人正在吃飯,在其面前擺著一隻巨大火盆,雖然此時已經開春,燕國地界仍然很是寒冷,與常人的飯食不同,此人吃的是一條人腿,這條人腿放在火盆上方的銅板上炙烤,此人一邊以匕首割肉咬嚼,一邊開懷暢飲,在火盆對面的木床上斜坐著一個身無寸縷的年輕女子,此人雙臂和右腿已失,傷口已經進行了包紮,此時正愕然的看著慕容振雄大口咬嚼銅板上帶血的人肉,這條腿就是屬於她的。

    慕容振雄年紀在五十歲上下,長的異常高大,吃喝的同時還會與那女子說話,那女子年紀不過十七八歲,只是啼哭,並不答話。

    只要這女子低頭或移開視線,慕容振雄就會自火盆之中拿出那燒紅的銅夾過去烙其前胸,逼迫那女子親眼看著他吞食她的右腿。

    那慕容振雄在做這些事情的同時表情並不癲狂,而是異常平靜,動作亦極為嫻熟,這表明他此時神智是清醒的,類似的事情之前已經做過多次。

    見此情形,莫問微微皺眉,此前遇到類似的事情他的處置方法都很簡單,直接殺掉,但二人有言在先,不能使用武力,別說殺了,就是打都打不得,這可如何是好,

第五百七十章 延時
        
    屋內瀰漫著炙烤人肉發出的奇怪氣味,人肉與其他牲畜的肉煮熟烤熟之後都會發出香氣,但是這種香氣很是怪異,雖然聞起來有肉香,潛意識裡卻很抗拒這種氣味。

    仙人喜潔淨,厭污穢,觀察了片刻,莫問悄然離開,自後花園捏訣喚出本方土地。

    「真人有何示下。」這土地比較年輕,只有三十幾歲,穿的是地府朝服,土地不同於其他天仙,不但天庭能夠任命,地府也可以派遣。

    「慕容振雄自何時開始駐守邊關。」莫問問道。

    「算頭算尾,已有八年了。」土地屈指算過。

    「將此人所行之事詳說於我。」莫問說道,到得此時他開始意識到要想度化孔雀王尋找的這些人是一件極為棘手的事情,不但他茫然頭緒,就是孔雀王自身也束手無策,此時孔雀王正自祝君夢屋外踱步思慮,而祝氏夫婦則在房中摸黑挖坑,埋葬白日意外獲得的兩壇黃金。

    土地公聞言面露難色,莫問問的太籠統了,這慕容振雄除了睡覺,其他時間都在做事,他不知道莫問想問什麼。

    莫問見土地不知從何說起,便出言發問,「此人自何時開始吃人。」

    「來時便有此惡習,八年來不曾間斷,小神曾試圖託夢規勸,但此人乃皇親國戚,小神不得近身。」土地答道。

    「這八年之中他害過多少性命。」莫問又問。

    「真人,他是統兵將軍,多臨戰場,被其殺死之人無法計數,單是被其抓來吃掉之人就不下千餘。」土地公說道。

    「都是婦人。」莫問問道,此時後花園並無欣榮草木,無人前來,很是僻靜。

    「不然,男女老少皆有,有些是本方百姓,亦有自代國抓來的俘虜,其麾下兵士亦不能倖免。」土地公答道。

    「被其所殺之人,他都會將其吞食。」莫問再問,要想度化慕容振雄,就必須找出病根所在。

    「不然,有些不吃,有些只吃幾口,有些敲骨吸髓。」土地公說道,言罷,低聲問道,「真人,您此來是要為民除害。」

    「我想勸化此人。」莫問搖頭說道,要是為民除害事情反而簡單了。

    「那是萬萬不能的,此人殺人如麻,生吞活剝眼都不眨,乃是惡鬼一般的人物,怕是玉帝親臨也無法勸化於他。」土地連連擺手。

    「此人有何癖好。」莫問問道。

    「此人雖然飲酒卻不貪杯,也不貪霪好色,他已然官拜一品,亦不求再升,錢財他也不甚看重。」土地公緩緩搖頭。

    「此人可有妻妾。」莫問忽然想到一事。

    「有一妻三妾,皆在府中。」土地公抬手西指,那裡是家眷所居院落。

    「此人可能人道。」莫問再問。

    土地公雖然疑惑莫問怎地問出這種奇怪問題,卻仍然出言回答,「此人有三位子女。」

    莫問聞言閉目嘆氣,他原本以為這慕容振雄是個無能之人,無能的男人神智很容易扭曲,但此人有妻妾兒女,說明他不是無能的廢人,病根不在這裡。

    「真人,您想找出此人殘忍好殺的原因。」土地公小心翼翼的問道。

    「正是,土地,你如何看待此事。」莫問點頭問道,慕容振雄在土地公的地盤上住了八年,土地公對他應該會有一定的瞭解。

    「小神亦是滿心疑惑,他是皇親,異類惡鬼無法侵附其身,但若不是惡鬼作祟,他怎會如此兇殘。」土地公搖頭說道。

    莫問聞言皺眉不語,這慕容振雄乃是皇親,他的童年不可能遭受太多苦難,他也不是無能廢人,精力有宣洩之處,況且精力無法宣洩會令人暴躁易怒,而此人雖然殘忍卻並不暴躁。

    「若真人無有差遣,小神先行退下了。」土地公請辭。

    「有勞。」莫問點了點頭。

    「真人,聽小神一言,此人無藥可救了,留他在這世上一天,就多一人受害。」土地公又道。

    莫問聞言苦笑搖頭,若是能殺他早就殺了。

    土地公隱身退去,莫問自涼亭之中坐了下來,沉吟良久再度想起一事,隱身來到慕容振雄房中,此時慕容振雄已然吃飽喝足,正在一邊飲茶,一邊批閱文案上的卷宗。

    莫問心念閃動,一股靈氣悄然侵入對方心經,心經受制,慕容振雄陡生睏意,哈欠過後伏案睡著。

    莫問隱身上前,延出靈氣細查對方七竅神府,人體三魂皆有不同用處,天魂主意識,地魂主神智,人魂主精神,地魂若是出現問題,人就會做出踰越倫理和匪夷所思的事情。

    但探查過後,他發現慕容振雄的三魂都很齊全,並未受損,這說明此人很清醒,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察之無果,莫問再度回到後花園,召出土地公。

    「此人對妻子如何。」莫問問道,妻子是妻與子的統稱。

    「尚可,此人育有三子,長子和二子已經長大成人,不在此處,還有一幼子,乃小妾所出,留在府中。」土地公答道。

    「此人雙親可還健在。」莫問問道。

    「小神不知。」土地公搖頭說道。

    莫問聞言默念真言,再請黑白無常,他此時已經是仙人之身,作法無需輔以符咒了。

    黑白無常很快來到,莫問沖二人說明情況,白無常翻開生死簿,詳查過後出言說道,「此人雙親早已故去。」

    「能否探查此人前生。」莫問問道。

    「此事我們兄弟二人不得為之,需問過判官才知端倪。」黑無常搖頭說道。

    「罷了,罷了。」莫問擺了擺手,孔雀王只有一人,而他呼喊土地,再請無常,找了一群幫手,這對孔雀王是不公平的。

    送走黑白無常和土地,莫問獨坐涼亭皺眉思慮,天地萬物皆有其存在道理,他此時想的是慕容振雄存在的原因是什麼,說的直白一些就是慕容振雄的存在有什麼用。

    莫問毫無進展,孔雀王亦是如此,二人一坐涼亭,一坐樹下,皆在犯愁,二人雖然通曉陰陽,卻看不透人心,人心是無跡可尋的,天道是定數,而人心是變數。

    二更時分,莫問收回元嬰回到慕容振雄所在的房中,此時慕容振雄仍在酣睡,莫問延出靈氣將其喚醒,沒別的辦法了,只能與慕容振雄好生談上一談。

    慕容振雄醒轉,發現莫問站於房中,一躍而起抓過倚於北牆的精鐵長槍,「你是何人,。」

    「上清宗天樞子,曾任趙國護國真人。」莫問走到文案下方的一張木椅上坐了下來。

    「道長深夜來此,有何賜教。」慕容振雄放下了長槍。

    莫問見狀暗自皺眉,在他報出名號之後慕容振雄立刻放下了長槍,此舉表明此人異常聰明,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此時此刻,面對著一個能夠悄然來到自己房中的前朝護國真人,放下兵器,表達善意,是最佳的保命之法。

    「貧道與一佛門高僧博揜,特來度化於你。」莫問並未隱瞞自己的來意。

    「度化。」慕容振雄端起文案上的茶壺,取了一隻茶杯,起身上前為莫問倒茶,「不知道長要如何度化於我。」

    「你殘暴成性,殺人如麻,那高僧選了你,讓我前來度化,我們賭的是我能夠令你改過自新,不再妄殺無辜。」莫問笑道。

    「道長慈悲為懷,全我性命,自今日起,我當盡去陋習,靜心自省,定然要讓道長贏了這場賭局。」慕容振雄正色說道。

    「此話當真。」莫問笑問。

    「當真。」慕容振雄重重點頭,言罷,見莫問眼神存疑,再度說道,「道長來無影去無蹤,若要取我性命易如反掌,我豈敢誆騙道長。」

    「既然如此,貧道就暫寄你的首級於項上,若是再有妄殺之舉,貧道能夠立刻察覺,屆時怕是沒人能救的了你。」莫問點頭說道。

    「那是自然,真人請喝茶。」慕容振雄端起茶杯敬茶。

    莫問挑眉看了慕容振雄一眼,瞬移離去。

    此番莫問現身於將軍府外,他自然不相信慕容振雄能夠洗心革面,但眼下也只能靜觀其變,沒有更好的辦法。

    搖頭過後,莫問轉身向西走去,走過幾步回望將軍府,這才發現先前現身之處距慕容振雄所在的房舍足有兩里,遠遠超出了此前瞬移的百丈極限。

    心中疑惑,再度嘗試,立刻出現於晉國街頭,晉身金仙之後雖然未曾受封,不得使用仙家法術,在強大元神的支撐之下本體亦可瞬移,只是耗損靈氣較騰云要多上數倍,而且元嬰不得離體。

    次日,慕容振雄殺人了,殺的是軍中兵卒,罪名是惰於練兵,親自行刑,只是未曾吞食,隨後數日,慕容振雄將獄中囚犯提出,不是大辟斬首,就是五馬分屍,極盡血腥之能事。

    莫問雖然氣怒卻無計可施,他先前只是恐嚇之言,慕容振雄再度妄殺,他也不能沖其動手。

    而那代國的祝君夢仍然往屋下埋藏黃金,這些黃金是自其村西一處薄田裡挖出的,而黃金的真實來源則是孔雀王自代國金庫移來的。

    第七日,午後,孔雀王現身於莫問旁側,「佛法平和,日久見功,七日之期太過短暫,不若延至三年。」

    「太極陰陽,賞善罰惡,不可使用武力,如何能夠震懾人心。」莫問提出了交換條件。

    「人死便為輸。」孔雀王說道。

    「那是自然……」

TOP


第五百七十一章
        
    孔雀王點了點頭,轉而消失了身影。

    孔雀王的延期在他意料之中,度化需要改變一個人的心性甚至是天性,這不是朝夕之功,當日他之所以要定下七日之期,乃是為了在遇到事先不曾想到的困難時,有一個與孔雀王交換的牙籌。

    雖然可以使用武力,莫問卻並沒有立刻前去懲治慕容振雄,動手是下策,會引起慕容振雄的厭惡和抗拒,若是慕容振雄氣怒發狂,他只能嚴懲,不能真的取其性命,倘若慕容振雄察覺到這一點就會有恃無恐,更加不會知錯改過。

    沉吟良久,莫問決定繼續勸說,暫不動手。

    慕容振雄午後便去了城外,親自執刀砍殺囚犯,本該秋後問斬的罪犯在這幾日之中被其斬殺了大半。

    莫問現身於城東法場,此時十幾位囚犯盡數斃命,屍身不全,暴屍野外。

    慕容振雄見莫問來到,大為緊張,抬手命令下屬先行回返,獨自一人向莫問所在的岸邊走來。

    法場通常設在河岸,這是因為河水和沙子能夠消減死者戾氣,慕容振雄到得莫問身前先行拱手,「真人。」

    莫問聞言挑眉看了慕容振雄一眼,慕容振雄雖然年紀較莫問要長,在莫問面前卻如同膽怯孩童,見莫問眉宇之間透著不滿,懦懦低頭,這幾日他差人打聽過莫問的情況,知道莫問已經得道成仙,面對仙人,他不敢發狠放肆。

    莫問見慕容振雄低頭,便沒有出言訓斥,而是坐到了岸邊的山丘上,慕容振雄見他坐了下來,知道他不會動手,心中大輕,拱手說道,「真人,這些人都是死囚。」

    「我此番前來並不為懲戒於你,你坦言相告,為何心中殺念難平?」莫問問道。

    慕容振雄聞言微微皺眉,並不答話。

    莫問看的真切,慕容振雄皺眉並不是抗拒和厭惡,而是心存疑惑,表明他並不知道自己為何如此殘暴。

    「你自何時開始喜歡殺生害命?」莫問問道,慕容振雄的表情表明此人並非沒有悔過之心,只是因為某種原因控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殺念。

    慕容振雄若有所思,並未答話。

    莫問亦未催促,耐心等待,仙人與道人不同,道人在凡人眼中還是人,但仙人在凡人眼中已經不是人了,是一種強大的可以改變一切的神聖存在,面對著仙人,凡人都會產生敬畏之心。

    慕容振雄沉吟良久,出言說道,「三十年前我便統軍為帥了。」

    「戰場殺敵不在此列,你喜食人肉自何時開始?」莫問問道。

    「九年之前。」慕容振雄說道。

    「因何而起?」莫問又問,慕容振雄駐守臥馬郡已有八年,換言之他好殺和喜食人肉的惡習是在前來臥馬郡一年前開始的,慕容振雄年近五十,前四十多年都沒有吃人,表明他並非天生如此,而是後天發生的什麼事情導致了他心性的扭曲。

    慕容振雄搖了搖頭。

    莫問沒有再追問,慕容振雄搖頭時的神情顯得很是茫然,這表明他並非刻意隱瞞,而是自己亦不知道因何而起。

    「九年之前你身在何處?」莫問問道。

    「龍城。」慕容振雄答道。

    「做過何事?」莫問問道,龍城是燕國的都城。

    「先皇駕崩,新皇即位,我等皇親皆在忙碌喪葬事宜。」慕容振雄說道。

    「慕容紅妝是你何人?」莫問再問,慕容紅妝是燕國公主,也就是燕國已故皇帝的女兒。

    「堂妹。」慕容振雄答道。

    莫問聞言點了點頭,慕容振雄的父親是皇帝的兄弟,當今皇帝是他的堂兄弟。

    「皇帝駕崩是在幾月?」莫問又問。

    「年初。」慕容振雄答道。

    「你首次吃人是在幾月?」莫問又問,慕容振雄若是知道是何事促使他變得如此殘暴早就說了,既然他自己不知道,那就只能詳加詢問。

    慕容振雄看了莫問一眼,沒有答話。

    莫問亦沒有催促,慕容振雄的神情表明他清楚的記得第一次吃人的日期,只是不願說出來。

    又是良久的沉默,此番足足有一炷香的工夫,慕容振雄都沒有說話。

    莫問仍然沒有催促,慕容振雄知道他在等待答案,亦知道不說出答案他是不會罷休的。

    「先皇駕崩百日,我殺了傳旨的閹人,烹而食之。」慕容振雄終於說出了首次吃人的日期。

    莫問聞言心中大亮,雖然尚不知道具體原因,卻有了重要的線索,很多國家在皇帝駕崩之後都會有百日齋戒,為先皇積德並表達對先皇的祭奠,確切的說也算不得齋戒,齋戒是佛教傳入中土之後才有的詞彙,但皇帝駕崩,百姓吃素百日的規矩早在佛教傳入中土之前就已經有了。

    在最不該吃葷的時期,慕容振雄破壞了規矩,而且吃的是傳旨的內侍,這表明慕容振雄對皇帝非常的不滿。

    「你先回府。」莫問沖慕容振雄說道。

    慕容振雄聞言點了點頭,轉身向西走去。

    有些話可以直接問慕容振雄,而有些話則不能直接問他,待得慕容振雄走後,莫問瞬移來到燕國的都城,尋到城隍廟,靜坐天黑,捏訣召出龍城城隍。

    城隍的地位較土地要高,若以陽間官員品級論定,城隍在陰司屬於四品到五品陰官,地位不比黑白無常低,不過此人對莫問禮數異常周全,原因很簡單,莫問是陰司婕妤的夫君。

    「不知真人喚下官前來所為何事?」見禮過後城隍問道。

    「貧道與一佛門高僧比較道佛度人之能,有一惡人乃燕國皇帝堂秦,此人名為慕容振雄,貧道要度化此人,不知靈公對此人作何看法?」莫問直涉正題。

    莫問言罷,城隍搖頭嘆氣,莫問見狀暗道問對了人,城隍亦是仙人,對所轄範圍內的人和事瞭如指掌。

    城隍嘆氣過後出言說道,「若不是殺孽深重,此人亦可算得上忠義之士。」

    莫問聞言大感驚詫,「靈公為何有此一言?」

    「此人勇武非常,深得先皇器重,二十歲便官拜上將軍,統兵戍邊,常年駐守燕國寒關,先皇駕崩,十三位本姓諸侯起兵謀反,違逆遺詔,試圖推舉公主慕容紅妝登基為女帝,太子發下詔書命三方上將回師勤王,東西兩位上將藉故拖延,只有慕容振雄統領三萬鐵騎星夜回返,連番血戰大敗反賊,如此這般,太子方才得以順利登基。」城隍說到此處停了下來。

    「後事如何?」莫問問道,慕容紅妝雖是女流,卻一直手握重兵,守燕國南方門戶,雖然多次敗於他手,自燕國威望卻高。

    「慕容振雄年逾花甲的父親亦在謀反之列。」城隍說道。

    「慕容振雄弒父?」莫問皺眉問道,諸侯個持節都督不同,諸侯多為本姓,有自己的封地,而上將軍是朝廷官職,沒有封地。

    城隍聞言搖了搖頭,「當日慕容振雄將其父和一干諸侯拿下,押解殿前交由皇上發落,皇上下旨,將眾人盡數斬首,其父亦未能倖免,其母本就身患重病,經此變故很快過世。」

    莫問聞言眉頭大皺,此事燕國皇帝做的欠妥,其他人可以殺,慕容振雄的父親不該殺,沒有人能夠真正做到大義滅親,慕容振雄也不希望自己的父親被斬首,之所以捆父上殿也只不過是做做樣子,他本以為皇帝會饒恕他的父親,結果令他沒想到的是皇帝並沒有那麼做。

    「皇帝斬殺叛逆之後重賞慕容振雄,加官進爵,委以重任,派往西關戍邊駐防。不過皇帝並不信任此人,將他兩個孩兒留於都城,名為內吏實為質子。」城隍搖頭說道。

    「這燕國皇帝當真昏庸,若是不斬其父,慕容振雄焉能不效死力?」莫問搖頭說道。

    「真人有所不知啊,皇帝之心不可以常人之心揣度,事後皇帝與皇后密語,道出了其中玄機,他之所以斬殺慕容谷乃是擔心慕容谷事後攛掇慕容振雄謀反。」城隍苦笑搖頭。

    「還是昏庸,試想慕容振雄若真有謀反之心,當年便不會回師勤王。」莫問再度搖頭,到得此時他終於找到了慕容振雄的病根所在,他一念之差害死了自己的父親,而今兩個兒子又在皇帝手中,若是起兵謀反,兩個兒子必死,若不謀反,心中又極度抑鬱,這種憋悶和抑鬱令他始終處於一種極度的壓抑狀態。

    城隍聞言搖頭苦笑,未置可否。

    「多謝靈公解惑。」莫問沖城隍稽首道謝。

    城隍回禮,莫問瞬移離去。

    回到臥馬郡,慕容振雄正獨坐書房,批閱卷宗,此人對公事並不攜帶,每晚都會批閱府衙和軍營送來的卷宗。

    見莫問現身,慕容振雄放下毛筆直身站起,「見過真人。」

    「慕容將軍,若你思念令郎,貧道隨時能將他們帶至此處。」莫問正色說道。

    慕容振雄聞言面露疑惑,猶豫片刻搖了搖頭,「此處乃邊關之地,常有戰事,犬子不宜來此。」

    「貧道早些時候去過龍城,見過那裡的城隍,知道九年之前發生過何事,若你願意,隨時可以整軍起兵。」莫問說道。

    慕容振雄聞言直視莫問,良久過後搖了搖頭,「身為臣子,豈能行那謀反之事?」

    「你不想為父報仇?」莫問大感疑惑。

    慕容振雄點了點頭,隨即又搖了搖頭……

第五百七十二章 釜底抽薪
        
    「究竟想是不想?」莫問挑眉問道。

    「我不是沒有想過,但先父所為確有過錯,此事怪不得皇上。」慕容振雄搖了搖頭。

    「貧道不曾問你是非對錯,只問你有無為令尊報仇之心?」莫問坐到了上首木椅。

    「自古忠孝不得兩全。」慕容振雄緩緩搖頭。

    莫問聞言徹底瞭然,這次算是真正找到了慕容振雄的病根所在,慕容振雄認為忠大於孝乃天經地義,但潛意識裡又對其父的死耿耿於懷,隨時想要起兵造反,但每次又被理智壓制了下來,這是後天養成的人性與與生俱來的天性之間的劇烈衝突。

    世人在受到傷害之後通常會先行忍耐,這是人類趨吉避凶的本能導致的,因為反抗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倘若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除了少數懦夫,大部分人都會進行不顧後果的反抗,這種反抗雖然吉凶難料卻可以化解心中的壓力,說的直白一些就是能不能揚眉不好說,吐氣卻是一定可以的。

    是忍耐還是反抗,是每個人都有的選擇,有選擇就有餘地,怕的是沒有選擇,慕容振雄心中存有強烈的效忠之心,而殺死他父親的恰恰是他效忠的皇上,他想反抗卻無法進行反抗,若是他的顧慮是外在原因,還可以想方設法的化解掉,但問題出在他自身,他認為皇上是不可以冒犯的,冒犯皇上就是不忠。

    慕容振雄的這種心理在此時並不少見,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五常是孔子提出的,倡導和推崇的就是這種無條件的愚忠,三綱五常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人性,培育了奴性,但孔子被推為孔聖,為儒家先師,世人從未想過他的理論也會有不足之處,對其論述無不推崇遵行,不敢有絲毫的質疑。

    若是遇到此事的不是慕容振雄而是一個尋常農夫,亦不會如此糾結,因為能力有大小,他們沒有能力為父報仇,但慕容振雄有能力為他父親報仇,有能力去做而不做,令他心中更加糾結矛盾。

    倘若心中巨大的壓力常年不得宣洩,會引起諸多不良後果,出現何種後果因人而異,各不相同。慕容振雄的殘暴好殺只是其中一種,當年他烹食了傳旨的閹人,此舉雖然不曾為父報仇,卻向皇上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多多少少能夠消解些許怨氣,隨後他便記住了烹食閹人時的心境,他潛意識裡可能是希望能夠利用這種心境來緩解自己心中的苦悶,也可能是他想通過別人的痛苦來獲得某種扭曲的陪伴和慰藉。

    「慕容將軍,若是異位而處,貧道絕不會坐視父親被斬。」莫問搖頭說道。

    慕容振雄聞言大感驚訝,若是尋常人有這種想法算不得什麼,但莫問是仙人,他以為仙人都是忠字當頭。

    「萬惡霪為首,百善孝為先,養大你的是父母雙親,不是燕國皇帝。」莫問直身站起向外走去。找到了問題的根源,他並未試圖勸說開解慕容振雄,事發之時慕容振雄已經四十多歲,在其父被斬首的時候他沒有反叛,此時更不會反叛,古人云四十不惑,慕容振雄雖然殘暴卻並不迷惑,他不需要開解,開解毫無用處。

    「真人要往何處去?」慕容振雄問道。

    「日後貧道不會再來。」莫問到得門口瞬移離開。

    莫問現身於代國,天樞別院。

    到得天樞別院,莫問元嬰離體,前去祝君夢所在的村落,查看孔雀王的度化進展,此時祝君夢已經開始擴建宅院,置辦田產。

    天樞別院是拓跋什岐當年為他建造的,雖然名為別院,實則是存放自不咸山中獲得的大量黃金的金庫,宵玉蘭和黃衣郎這些年一直住在這裡,不過他現身之後卻並未感知到黃衣郎和宵玉蘭的妖氣,當年代國新皇繼位之後曾經與黃衣郎前去上清觀見過他,他傳授了三昧真火與黃衣郎,告知黃衣郎和宵玉蘭可以自定去留,轉眼就是五年,黃衣郎和宵玉蘭想必早已經回返不咸山了。

    「來者何人?」一隊士兵發現了莫問的到來。

    「黃衣郎和宵玉蘭現今何在?」莫問扭頭看向發聲之人。

    莫問話音剛落,東院便傳來了黃衣郎的聲音,「可能是真人到了。」

    莫問聞聲回頭,只見黃衣郎自東院凌空而至,尚未落地,再度歡喜高喊,「真人,真是真人,快來。」

    黃衣郎落地之後沖莫問行跪拜大禮,「拜見真人。」

    莫問尚未答話宵玉蘭翻牆而入,見到莫問亦是大喜,快步上前跪於黃衣郎旁側,「真人,您終於來了。」

    「起來吧。」莫問微笑點頭伸手攙起了黃衣郎,黃衣郎連帶著拉起了宵玉蘭。

    「恭喜。」莫問抬手道賀,黃衣郎拉起宵玉蘭的動作常見於僕人夫婦拜見主家。

    黃衣郎聞言咧嘴一笑出言道謝,而宵玉蘭則面露羞澀,她本就長的賊眉鼠眼,面露羞澀更顯難看。

    「二位這些年不惰修行,修為突飛猛進,當真可喜可賀。」莫問緩緩頜首,他此前曾經傳授過三昧真火的修行法門給黃衣郎,二人妖氣全無,當是得益於此。

    「我等些許造化皆蒙真人賜予。」黃衣郎說道。

    「真人,請往東院奉茶。」宵玉蘭抬手東指。

    莫問點頭過後與二人邁步南行,到得那群兵士面前,沖那先前發問的士兵說道,「前往皇宮告知皇帝,貧道在此。」

    那士兵聞言瞠目結舌,扭頭看向黃衣郎,黃衣郎擺了擺手,「這位便是天樞真人,還不快去稟報皇上。」

    那士兵慌不迭的答應下來,急往馬廄。

    「真人此番到來,可是要助代國成就大事?」黃衣郎問道,他知道莫問一直在暗中幫助代國,此番若不是要有所動作,絕不會喊代國皇帝前來。

    莫問面露微笑,並未說話。

    到得東院正房,莫問移步客位,黃衣郎強行將其拖至正北主位。

    莫問待宵玉蘭離開,沖黃衣郎笑問,「你先前不是嫌她相貌醜陋麼?怎地又娶了它了?」

    「處的久了,倒也不感覺如何難看了。」黃衣郎笑答。

    莫問微笑點頭,黃衣郎所言不假,相處的時間一長,難看的也不感覺難看,俊美的也不感覺俊美了。

    「真人此來所為何事?」黃衣郎問道。

    「代國眼下國力如何?」莫問反問。

    「金庫十去七八。」黃衣郎答道,這些年它很少離開這裡,對於代國具體情況並不是非常瞭解,但它可以通過金庫黃金的消耗情況大致推算出代國這些年的發展。

    莫問聞言點了點頭,代國雖然在夜逍遙的指揮之下兩度出兵抵禦蚩尤,但兵卒損失並不嚴重,此外國中一直很是平穩,不曾發生過災害和內亂。

    「真人,您要動兵?」黃衣郎問道。

    莫問點了點頭,轉而將此事的前因後果詳細告知黃衣郎,黃衣郎聽罷很是疑惑,「真人,沖燕國動兵與度化那惡人有何關係?」

    「公私兩利,於公,代國若想一統江北,南下之前必須先行攻下燕國,免去後顧之憂。於私,殺掉燕國皇帝,慕容振雄大仇得報,病根既去便不會再造殺孽。」莫問說道,慕容振雄是不會沖皇帝動手的,既然慕容振雄不動手,他就出手代勞,此乃釜底抽薪之舉,必收奇效。

    黃衣郎聽得莫問言語,若有所思,皺眉不語。

    片刻過後黃衣郎察覺到自己失神,急忙沖莫問說道,「慕容振雄如此兇殘,倘若他日改邪歸正,當如何處置於他?他又如何自處?」

    莫問默然不語,黃衣郎所想也正是他心中所想,殺掉燕國皇帝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處置慕容振雄,人生在世總會做錯事情,有些事情可以回頭彌補,而有些事情是無法補救的,慕容振雄先前所為用一句人神共憤形容並不為過,即便他有心悔改也無路回頭了。退一步講,即便他能留下慕容振雄的性命,慕容振雄能不能原諒自己仍然是個未知之數。

    「他若誠心悔過定會畏罪自盡,可是若他畏罪自盡,我們豈不是輸了?」黃衣郎又道。

    莫問轉頭看了黃衣郎一眼,黃衣郎再度想到了他的心裡,他也在擔心此事。

    「真人,我有一個主意,只怕真人於心不忍。」黃衣郎壓低了聲調。

    「令其心存牽掛?」莫問說道,黃衣郎用了於心不忍,說明這一計策非常狠毒,而狠毒又有效的計策只有一個,那就是殺掉慕容振雄的所有親眷,唯獨留下他年幼的女兒,令他心存牽掛而苟活於世。

    「正是。」黃衣郎點了點頭。

    莫問想過片刻搖了搖頭,「攻克燕國不是朝夕之功,此事留待他日再議。」

    二人說話之間,代國皇帝匆匆來到,見到莫問再行大禮,莫問坦然受之,隨後詳問代國國力軍力,令他沒想到得是代國此時的實力遠遠超出他的預料,有精兵三十萬,多為帶弓騎兵,有這三十萬精兵,休說沖燕國動兵,就是揮軍南下亦是所向披靡。代國之所以能在短短十幾年間發展的如此強大,歸根究底還是得益於曹操陵墓之中的大量黃金,金錢除了不能決定生死,可以決定一切,甚至是朝代的更迭。

    隨後一段時日莫問一直留在代國,為代國攻克燕國出謀劃策,制定戰略,此戰他並不直接參與,而是代國皇帝御駕親征,宵玉蘭和黃衣郎為前鋒,自他到來之日,黃衣郎和宵玉蘭就停止了修行,它們的修為已經處於晉陞地仙的邊緣,倘若繼續修行,極有可能在戰事結束之前證得地仙位,人各有志,地仙是二人的夢想,做一方山神二人就知足了。

    轉瞬又是三月,到得夏季,就在代國大軍準備開拔之際,孔雀王度化祝君夢有了結果,祝君夢承受不住陡然暴富的巨大刺激,在孔雀王度化尚未正式開始之前瘋掉了!

TOP


第五百七十三章 刺客
        
    祝君夢真瘋了,砍殺了自己的結髮之妻,手持單刀守在藏有黃金的房屋門口,往復巡視,片刻不離。

    「大師,不可影響他人心神。」就在孔雀王想要出手救治之時,莫問現身旁側微笑搖頭,這是比試開始之前二人定下的規矩。

    「南無阿彌陀佛。」孔雀王止步後退,唱誦佛號。

    「別過來,別過來,這些金子是我的,我的。」祝君夢沖孔雀王和莫問厲聲高喊,雙眼圓睜,神情亢奮。

    「老衲尚未施以佛法。」孔雀王無奈搖頭。

    莫問聞言微笑不語,轉而衝前來拘魂的陰差擺了擺手,示意他先行離去。

    黑白無常手下有不少陰間差官,來者就是其中之一,認得莫問,見莫問插手,便拱手退去。

    「大師,救他就是輸。」莫問揮手將祝妻魂魄送回肉身,轉而以靈氣愈其傷口,助其還陽,人由陰陽二氣凝聚而成,仙人可以操控陰陽二氣,起死回生不是難事。

    孔雀王聞言垂眉不語。

    莫問見狀緩緩頜首,他先前之所以用了個「救」字,乃是為了給孔雀王一頂慈悲為懷的高帽子,以促使孔雀王盡快出手,只要孔雀王出手就是認輸,不過孔雀王似乎看透了他的用意,並未急於出手救治祝君夢,捨己為人是要付出代價的。

    祝妻死而復生,自房中發出了細微**,祝君夢聽到房中聲響,手持單刀衝進房中,見其妻坐了起來,揮刀就砍,「這些金子是我的,休想與你娘家人。」

    雖然單刀砍中婦人脖頸只在剎那之間,二人卻並未出手阻止,凡人眼中的剎那在仙人眼中並不急迫,在單刀砍中婦人脖頸之前二人隨時都可以出手阻止。

    祝君夢手裡的單刀並沒有砍中那婦人,在距那婦人脖頸不過毫釐之時停了下來,這自然不是他主動停手,而是孔雀王出手干預的結果。

    片刻過後,祝君夢扔下了單刀,驚詫的看著自己的發妻,轉而手指地面出言問道,「哪裡來的血跡。」

    「福生無量天尊。」莫問微笑唱道,孔雀王將祝君夢的瘋癲治癒,自然影響了他的神智,孔雀王輸了。

    「南無阿彌陀佛。」孔雀王合十唱佛。

    「哪裡來的和尚道士,怎地來到我的家中。」祝君夢聽到二人聲音,回頭喝問。

    「大師,不曾花銷的那些黃金當歸還國庫,宅院田產就送給他吧。」莫問沖祝君夢微笑點頭,轉而消失了身影。

    孔雀王緩緩搖頭,搖頭過後亦消失了身影。

    在此期間,莫問本體一直留在代國,此時大軍已經開拔。

    「真人何故發笑。」黃衣郎疑惑的看向莫問。

    「依你估算,何時能夠盡得全功。」莫問沒有回答黃衣郎的問題,而是指著正在出城的大軍沖其問道。

    「若在中土一年足以,但此間秋冬太過漫長,當需三年。」黃衣郎答道,莫問雖然未曾出征,卻為他們制定好了行軍的路線和攻城的策略,一干鉅細皆有考慮,每一處城池都有錦囊一隻,他們需要做的只是依計行事。

    「辛苦你們了。」莫問點了點頭,實則他對三年的時間並不滿意,但他並沒有出言催促,若是出言催促,黃衣郎可能會慌中出錯,即便他不出言催促,黃衣郎也會儘可能的加快速度,以求給他一個驚喜。

    「真人。」黃衣郎看向莫問。

    莫問聞言皺眉沉吟,他知道黃衣郎想要問什麼,眼下大軍已經開拔,有些事情不能再拖了,必須給黃衣郎一個明確的答覆。

    「就如你所言,留其一女。」沉吟良久莫問出言說道,不管慕容振雄的所作所為是因為什麼,他所做的那些事情都是萬死莫贖,要想讓他知罪而不自盡,就只能留下他年幼的女兒,讓他心存牽掛苟延於世,但前提是要將慕容振雄所有親眷盡數斬殺,不能有其他人代為照顧其年幼的女兒。

    「真人,成大事不拘小節。」黃衣郎出言安慰。

    莫問聞言擺了擺手,他做出這樣的決定並不糾結,站在那些被其吞食了妻兒之人的立場上,誅其九族亦不為過。

    「真人還有何示下。」黃衣郎問道,此時前軍即將盡數離城,他和宵玉蘭要隨大軍去了。

    「不需追求三年,五年,十年亦可。」莫問隨口說道,言罷再度叮囑,「不可以身涉險,若遇仙人為難,焚香告知於我。」

    黃衣郎點頭答應,「真人要往何處去。」

    「往南國一行。」莫問說道,慕容振雄之事記不得,在黃衣郎出征的同時,他要前往晉國度化那好酒的李功浩,而孔雀王的目標則是秦國那個名為曲正的色鬼。

    「真人多多珍重,我們二人先去了。」黃衣郎沖莫問拱手道別。

    莫問微笑點頭,轉而沖遠處的宵玉蘭點了點頭,目送二人隨軍出征。

    二人離去之後,莫問來到城樓,沖代國皇帝交代幾句,轉而瞬移來到闊別已久的晉國都城建康。

    來到晉國,莫問第一感覺就是親切,他是晉國人,此外晉國有他的朋友。

    來到此處,莫問並沒有急於前往李功浩的府邸,而是來到了張洞之的將軍府。

    莫問與張洞之乃是至交好友,徑直現身於將軍府的正院,現身之後立刻察覺到異樣的氣氛,偌大的將軍府院內空蕩無人,而暗處則隱藏著七位呼吸緩慢的紫氣高手。

    就在莫問暗自疑惑之際,自廊道和樹後衝出數道人影,屋頂亦出現四人,分別搶佔了屋頂四方。

    「好賊子,終於等到你了。」院內有三人,皆為中年道人,為首的一人手持長劍滿臉怒氣的看著莫問。

    莫問聞言更加疑惑,側目打量著院內和屋頂的七人,這七人分屬三清各宗,院內的三人手持利器將他圍住,屋頂上的四人則手執符筆,正自屋脊之上快速畫寫符咒,不問可知畫寫的是與定氣符類似的符咒,目的是防止他逃脫。

    就在莫問打量眾人之際,東側屋脊上的一名道人看清了他的樣貌,大驚失色,「是天樞真人。」

    其餘六位道人聽得此人言語,駭然大驚,急速後退。

    「來者可是天樞真人。」東側屋脊上的道人沖莫問喊道。

    「正是貧道,張將軍現在何處。」莫問出言問道,根據這幾人的舉動和神情,他隱約猜到將軍府發生了變故。

    莫問言罷,有幾人下意識的看向後院,莫問見狀,知道張洞之在後院,便轉身向後院走去。

    「真人請留步。」先前後退的道人見莫問要前往後院,急切閃身,攔住了他的去路。

    「莫問,。」後院傳來了張洞之的聲音。

    「將軍留步,容我等確定是天樞真人本人再來相見。」攔路之前回頭喊道。

    莫問聞言知道這幾人懷疑他乃他人易容假冒,心念閃動,自體內散出七股靈氣,將這七人盡數定住,轉而邁步向後院走去,到得後院,只見張洞之拄著雙枴杖,站立於屋簷之下。

    「兄弟,你來的真是時候,若是晚來幾日,怕是見我不到了。」張洞之試圖走下台階。

    「出了何事。」莫問閃身上前扶住了他,與此同時將被定在前院的七人放開。

    「昨夜愚兄遭了暗算,雙腿受創,不得行走。」張洞之試圖拍打莫問肩膀,但一鬆手枴杖脫手,幾乎失去平衡,急忙又撐住枴杖。

    「刺客是何許人也。」莫問問道。

    「不曾看見樣貌。」張洞之沖隨後趕來的七位道人說道,「諸位無需緊張,是老友看我來了。」

    莫問回頭沖七人抬了抬手,轉而攙扶張洞之進屋,張家眾人皆來見禮,寒暄過後張洞之說道,「兄弟,你已得道成仙,快幫我治治腿腳。」

    莫問聞言點了點頭,豎掌為刀,將張洞之雙腿之上的紗布和夾板一併隔開,只見張洞之雙腿腿骨斷裂,異常青腫。

    莫問延出靈氣感知張洞之斷骨,待得確定斷骨的位置和程度,心中頓生疑惑,「對方為何傷你。」

    「我如何知道,怎地。」張洞之見莫問面露疑惑,出言問道。

    「傷你之人為道門眾人,修為不淺,你這斷骨異常平整,只是此時行走不便,癒合之後並無後患。」莫問說道。

    「你的言下之意我還要感謝這刺客手下留情。」張洞之莞爾。

    「此人要想取你性命易如反掌,但此人並不想殺你,只想讓你不便出行,而且動手之時確保你傷好之後沒有餘症。」莫問搖頭說道。

    「你先將愚兄雙腿接上再說也不遲。」張洞之催促。

    莫問雙手齊出,摁上了張洞之的雙腿,張洞之不曾想到莫問下手如此之重,慘叫一聲離座站起,站起之後卻發現疼痛消失,試行幾步,發現已然痊癒。

    「近些時日建康可有事發生。」莫問問道,張洞之是周貴人手下的忠臣,他的遇刺極有可能與朝廷的爭權奪利的正確有關。

    張洞之揮手攆走家人和丫鬟,待得眾人離開方才出言說道,「這半月以來朝中有五位大臣遇襲身亡,皆是周家一方的重臣。」

    「兇手是誰。」莫問問道。

    「無人知曉。」張洞之自床頭拿過一塊青瓦遞向莫問,「這是昨夜兇手所留。」

    莫問接過瓦片看了一眼,只見上面寫的是「禁足半月,若出府門,取你性命。」

第五百七十四章 身背陰陽
        
    「他為何要你禁足半月?」莫問問道,雖然只是隨意一瞟,他卻已經知道打傷張洞之的是何人,這瓦片上的字跡撇捺生硬,筆劃笨拙,修行中人需要畫寫符咒,字跡不應該如此拙劣。☉四☉五☉中☉文頂點小說,

    此外,字跡是刻在瓦片上的,而這瓦片取自張府屋頂,自然是那刺客就地取材倉促寫就,不可能是他人代寫。如此拙劣的字跡出自修行中人之手,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對方故意寫成這樣,以避免被他人根據筆跡猜到身份。

    常人大多擅長使用右手,為了掩飾真實筆跡而改用左手能夠自筆畫之間看出端倪。但瓦片上的字跡明顯出自右手,這說明刺客平時擅長使用左手。

    善用左手,對張洞之手下留情,掩飾自身筆跡,修為精深,符合這四個條件的只有一人,那就是他的徒弟無名。

    無名很聰明,但終究年紀尚輕,慮事不夠周全,看似做的異常嚴謹,卻忽視了諸多看似毫無關聯的細節累加起來也有可能暴露自己的身份。

    「此事說來話長,你可曾用過酒飯?」張洞之問道。

    莫問搖頭示意無需多此一舉,張洞之誤解其意,出門呼喊下人前去準備飯菜,莫問趁機再度思慮,無名知道他與張洞之是好友還沖張洞之動手,這其中定然有重大隱情,但他關心的不是這重大的隱情是什麼,他擔心的是促使無名猶豫徬徨卻仍然沖張洞之動手的動機是什麼,換言之是什麼促使無名傷害張洞之。

    張洞之安排下來轉身回到正廳,坐到了莫問對面,「那刺客當是受了褚家的指派。」

    「何出此言?」莫問隨口問道。

    「這些年你不曾來過晉國?」張洞之反問。

    莫問搖了搖頭,當年一別,距今已有七載,這些年他並未再來建康。

    「那就難怪了,」張洞之緩緩點頭,轉而將這些年發生過的事情簡略告知,當年得他暗中勸說,護國真人周冠正自中立轉為支持周貴人,他離開不久,晉國皇帝就病故了,在張洞之和周冠正以及周系其他重臣的推動之下,周貴人的長子登基為帝,扶新皇繼位之後,周冠正亦掛印離去。

    受周冠正和他早年的影響,這位年輕的皇帝對道家推崇備至,尤喜丹藥之道,有無良道人便投其所好,貢獻丹藥以求富貴,已經成為太后的周貴人和張洞之屢次勸阻,皇帝只是敷衍,並不悔過。

    能夠煉丹的道人很多,但能夠練出無毒丹藥的道人不多,大部分丹藥都殘留有丹砂,而丹砂是有毒的,皇帝最終於今年年初中毒喪命。

    皇帝駕崩之後,褚家和周家再度為皇位的歸屬發生了激烈的爭執,褚家認為皇位應該由德高望重的皇叔承續。而周家認為對方此舉不合規制,理應由周貴人二子繼位。

    爭權比奪利更加險惡,也更加激烈,雙方較量的結果是周家一方獲得了勝利,二子繼位,成為新皇。

    不知為何,這位新皇對褚家異常厭惡,登基之後不顧太后和重臣的極力反對,對褚家一方的官吏削爵去位,罷官免職,對褚家更是要大開殺戒。

    褚家一方多有武將支持,眼見勢頭不好,在皇帝正式發難之前逃往由本系武將掌管的南郡,此事發生不久,周家一方的重臣開始離奇遇刺,周家一方自然知道刺客乃是褚家派來,便整軍起兵,想要前去討伐,張洞之無疑是領軍將帥,故此張洞之推測自己的遇刺是對方不想讓自己統軍出征。

    張洞之是猛將,雖然年事偏高,脾氣卻不減,受傷之後並沒有乖乖留在家中,而是緊急召集建康周邊道觀的高人前來設伏,待得眾人來到,帶傷出門,前往軍中,轉而回到府邸,等待刺客再來行刺。

    莫問聽完張洞之的講述,皺眉不語。

    「太后與我百般勸說,皇上就是不聽,非要將褚家斬盡殺絕方才稱心,」張洞之說到此處停了下來,將下人送來的茶水端於莫問,轉而擺手示意下人退下,待下人離開方才語接上句,「那褚家雖是腐肉,卻根深蒂固,動它豈能如此急切。」

    「皇帝當年曾經遭到褚家毒害,此事你不知道?」莫問端起了茶杯,當年褚家派遣廚子自周貴人飲食之中下毒,通過母乳毒害尚在襁褓之中的二王子,若不是他發現的早,二王子早就成了神智混沌的呆傻。

    「還有此一節?無人與我說過。」張洞之茫然搖頭。

    莫問手捧茶杯並未飲茶,亦沒有再說話,他擔心的不是張洞之,無名只是恐嚇張洞之,並不會沖其痛下殺手。他此時想的是無名怎麼會為褚家出頭。

    「刺客不除,文武百官寢食難安,你當設法尋他出來。」張洞之說道。

    「褚家與秦國暗中可有聯繫?」莫問問道,南郡與西陽縣只有一水之隔,北岸就是秦國屬地,褚家逃到那裡,極有可能與秦國取得聯繫。

    「早在先皇在位之時褚家就與秦國暗通書信,我曾截獲褚家與秦國通信的海東青一隻,褚家有心割讓江南七郡,換秦國出兵攻晉。」張洞之說道。

    「秦國是何態度?」莫問皺眉問道,他最擔心的事情就是蒲堅渡江南侵。

    「態度不明,不曾拒絕亦不曾應允。」張洞之說道。

    莫問聞言眉頭再皺,蒲堅不拒絕就是在猶豫,蒲堅猶豫的無疑是他當年的再三叮囑,若是沒有他的叮囑,以蒲堅的性情,怕是早已經渡江南下了。不過蒲堅沒有拒絕就表明已經對他的叮囑產生了懷疑,一旦生出這種想法,蒲堅渡江南下是遲早的事情。

    「尋拿刺客之事你千萬記在心上。」張洞之又道。

    莫問聞言嘆了口氣,將一直捧在手裡卻不曾沾唇的茶杯放回桌上。

    「我與你說些線索,此人在刺殺馬太尉之時曾被其府中丫鬟看見過,雖然天黑看不到真實相貌,卻看見此人是個身形瘦長的老道。」張洞之說道。

    「老道?」莫問挑眉看向張洞之。

    「據那丫鬟所說,就是老道。」張洞之點頭說道。

    「將那丫鬟帶至此處,我要問話。」莫問說道,此事當是無名所為,怎麼會是老道。

    張洞之點頭答應,再派下人前去接那丫鬟。

    此時飯菜已經備妥,張洞之請莫問入席,莫問懷揣心事本不想前往,但故友重逢,只能入席。

    吃過幾杯酒水,張洞之出言說道,「這些年你渺無音訊,我又公務纏身,不得西行,這幾年你在做些甚麼,怎不見老五與你同行?」

    「參天悟道乃道人本分,也只是在做這些。」莫問隨口敷衍,他不希望友人知道自己這些年的真實境遇。

    「此番怎麼來到此處?所為何事?」張洞之舉杯再敬。

    「你可知道李公浩此人?」莫問端詳著手中的酒杯。

    「你如何認得他?」張洞之亦問,言下之意自然是認得此人。

    莫問沒有答話,仰頭飲酒。

    張洞之見莫問不曾說話,便主動說道,「此人乃晉國酒正,深諳杜康之道,擅釀好飲,千杯不醉,亦算奇人。」

    「晚些時候我會佈陣將其困在府中,與你知會一聲,你們莫要插手。」莫問說道,張洞之所說的酒正是朝廷掌管釀酒的官員。

    「為何?」張洞之大感好奇。

    「與一僧人打賭。」莫問說道。

    「賭何?」張洞之又問。

    「賭他能夠戒酒。」莫問說道。

    張洞之聞言哈哈大笑,「那你輸定了,此人嗜酒如命,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無酒。」

    「那就讓他七日不食。」莫問笑道,他之所以選李公浩是有原因的,酒是五糧精華,為奢侈昂貴之物,世人大多喜好,但前提是有糧果腹,他就想看看在斷糧的情況下李公浩會如何選擇。

    「哈哈哈哈,我還以為打賭之事只有我們這些俗人才會做得,沒想到你們也會打賭。」張洞之笑道。

    「仙人亦是人,斬不斷七情六慾,去不了人性好惡。」莫問搖頭說道。

    二人談話之時,莫問分出元嬰,前去將李公浩府邸圍住,令府內之人不得外出。

    酒席過半,府中下人帶著一名十七八歲的丫鬟到來,此人就是當日見過刺客的那個丫鬟。

    「將太尉遇害當日之事再講一遍,不得遺漏。」張洞之沖跪在地上的丫鬟說道。

    「起身說話吧。」莫問沖那丫鬟抬了抬手。

    那丫鬟懦懦站起,低聲講述,她當晚是為太尉送溫水去的,進得內院大門,便看到一道人影自牆頭一閃而逝,由於只是看到了背影,不曾看到刺客的真實樣貌,只看到那人穿著道袍,身形瘦長,滿頭白髮,故此她便認為那是一個老道。

    莫問聽罷,心中一凜,急忙追問,「其所穿道袍,陰陽太極位於何處?」

    「陰陽太極?」丫鬟茫然不解。

    莫問蘸了茶水自桌上畫出了太極圖案,那丫鬟見狀恍然大悟,抬手指向自己後背,「在這裡。」

    莫問聞言騰然站起,這丫鬟所說的正是上清道袍的樣式,換言之他先前推測並無錯誤,來者確是無名無疑。

    那丫鬟見莫問忽然起身,嚇的再度跪倒。張洞之疑惑的問道,「你認得此人?」

    「我去處置一些事情,改日再來見你。」莫問邁步向外走去,少年白髮的事情在道家並不少見,倘若作法過度就會傷及自身本命真元,導致未老先衰……


TOP



第五百七十五章 白髮少年
        
    「何事如此急切,吃完酒再去。」張洞之起身相留。

    莫問不曾答話,出門之後瞬移離開,到得城外僻靜之處喚出了黑白無常。

    「真人,何事相召?」黑無常沖莫問拱了拱手。

    莫問沖二人抬了抬手,算是見禮,轉而出言說道,「煩勞二位與我看看貧道的徒兒壽數幾何?」

    「貴徒無有……」

    「怎個沒有,查關無名。」黑無常打斷了白無常的話頭。

    黑無常說完轉頭看向莫問,見莫問神色如常方才放下心來,他之所以知道莫問的徒弟姓關,乃是當年自清淨禪院聽到了莫問與滅緣和尚的談話。

    白無常聞言自懷中掏出生死簿,翻找過後停於其中一頁,定睛看罷愕然抬頭。

    見白無常此等神情,莫問心中暗道糟糕,探手自白無常手中拿過生死簿,一看之下駭然大驚,無名竟然只有陽壽三十二年,他此前曾經看過無名面相,如無橫禍,無名應該有八十歲以上的壽數。

    黑白無常的生死簿上並沒有標註無名都做了些什麼,但莫問心中很清楚,無名之所以如此短壽乃是因為作法過度,傷及本命元神所致。

    「他現在何處?」莫問將生死簿還與白無常。

    白無常聞言閉目感知,片刻過後睜眼開口,「正北千里之外的南郡鐘樓。」

    「多謝二位。數次煩勞,貧道甚感不安。」莫問出言道謝。

    「真人,承您高抬,視我們二人友,這道謝的話就不必說了。」黑無常擺手說道。

    「正是,正是。」白無常出言附和。

    莫問聞言點了點頭,又沖二人抬了抬手,算是道謝。

    「真人,可需要我們做些什麼?」黑無常問道。

    「不能耽擱二位司職做事,待他日得閒再尋二位敘舊。」莫問搖了搖頭。

    黑白無常乃識趣之人,聽得莫問言語,拱手告辭,隱身而去。

    黑白無常走後,莫問默然站立,閉目思慮,他先前所猜不差,動手的果然是無名,無名此時就在南郡,他有心立刻前往問明緣由,但前番發生了清淨禪院一事,雖然無名不曾埋怨過他,但過門不入已經說明無名心中多多少少有些怨氣,主動現身相見怕是不妥。

    思慮良久,莫問瞬移北上,他先前曾經多次路過南郡,凡事之前到過的地方都可以瞬移前往,他現身於南郡城外,看到了位於城東的偌大鐘樓,轉而再度瞬移,來到鐘樓樓頂。

    時隔九年,莫問再度見到了無名,無名斜躺在鐘樓之上,身旁放著七星劍,手中抓著一隻酒罈,但他並沒有飲酒,而是仰望天空,若有所思。

    當年不辭而別之時無名還只是個半大的孩子,此時他已經長大成人,五官像極了他的父親,雖然神態慵懶,眉宇之間卻透著聰慧和銳氣,身上穿著一席上清道袍,道袍和道靴並不非常整潔,多有污漬,這說明無名一直孤身一人,無人照顧他的衣食起居。

    見到無名的瞬間,莫問心中一陣悸痛,無名的頭花已然花白,不過兩紀的少年,眼角已經出現了些許皺紋,一直以來他都視無名為己出,見無名如此模樣,他既心痛又自責,每個人都又做錯事的時候,當年他不該收走滅緣和尚的魂魄,哪怕他不認無名,也不該收走他的魂魄,收走魂魄等同殺了他,這些年,無名一直承受著師父殺死父親的糾結和痛苦。

    無名自然不知道莫問就在其對面,他一直在看著滿是星辰的夜空,臉上無有任何表情,空洞而深邃。

    根據無名呼吸,莫問判斷出無名此時已經渡過天劫晉身紫氣,似無名這種年紀,能夠晉身紫氣的並不多,但無名亦只是處於淡紫靈氣,若是無名一直留在他的身旁,此時至少是紫氣巔峰,缺乏了他的教導和幫助,無名的修為提升的並不算快。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徒弟和子女是一樣的,都是傳承和延續,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是技藝的傳承,後者是血脈的延續,見到無名因為作法過度導致陽壽驟減,莫問心中無比自責,多看無名一眼,他心中的自責就多上一分,子不教父之過,這些年他雖然一直掛唸著無名,卻並未過多出手干預,他認為過多的干預會導致無名缺乏自立,此時看來他做錯了,無名離開他的時候太小了,他當年找到無名應該將無名帶回道觀才對。

    就在莫問默默打量無名之時,鐘樓下方傳來了幾聲犬吠。

    犬吠傳來,無名陡然坐起,皺眉側目,凝神傾聽。

    見到無名此等神情,莫問內心巨震,無名的這一舉動與他極為酷似,師父對徒弟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

    犬吠再度傳來,這幾聲犬吠明顯是吃痛之後發出的。

    無名聽得犬吠,抓起七星劍旋身飄下,莫問後隨,只見無名落下之後快速轉到了鐘樓右側的一條小巷,犬吠之聲正是自那裡發出。

    這條小巷並不整潔,住的都是尋常百姓,街道之中堆積著木柴和草垛,在其中一處草垛底部有一處內凹的小洞,洞外站著一條不大的灰狗,那灰狗雖然個頭不大,卻是只成年母狗,草窼裡的幾隻幼崽說明這條母狗此前剛剛生產。

    此時兩個手持棍棒的市井癩子正在打那母狗,那母狗左右躲閃,不時被那二人擊中卻並不離開草窼。

    「麻子,這東西還得扒皮沖洗,太費事了,去弄隻雞得了。」其中一人說道。

    「你懂什麼,你沒聽人說嗎,狗肉滾三滾,神仙都站不穩,快堵住,別讓它跑了。」另外一人揮棍上前。

    此人話音剛落,無名已經閃身上前,擒風鬼手接連施出,先封啞穴,再斷心脈,在二人倒地之前將二人手中的柴棒踢回對面柴垛,轉而劍歸背後,雙手各執一屍,凌空東去。

    莫問此番並沒有跟隨前往,而是皺眉站立原地,無名先前動手異常果斷,不曾有絲毫的猶豫,由此可見類似的事情他此前曾多有為之,不過僅僅因為那兩個市井無賴試圖殺死灰狗就取他們性命,下手太重了。

    不多時,無名回返,手中的屍體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隻紙包,那灰狗見他來到,歡喜的迎上前來,沖其連連吠叫。

    無名豎指唇前,那灰狗立刻停止了吠叫,無名蹲身下去,打開紙包,將其中的滷肉喂於灰狗,轉而探手草窼,拿出幼犬撫摸打量。

    那灰狗回頭看了一眼,並未前來阻止。

    見此情形,莫問心中有了計較,根據這條灰狗與無名的熟悉程度來判斷,無名自南郡已經停留了不短的時日,而且一直自鐘樓上落腳。

    自鐘樓上落腳說明無名並不準備在這裡定居,由此可見他來這裡是做事的。

    片刻過後,無名離開小巷回到了鐘樓,自鐘樓內坐了下來,打坐練氣。

    自鐘樓北側的木窗上,莫問發現了線索,鳥糞,他曾經統軍出征,熟悉各種信鳥,根據鳥糞可以看出這泡鳥糞屬於海東青。

    海東青不是尋常人家能夠馴養的,通常是皇室或軍部傳遞消息之時使用,鳥糞出現在北側窗戶,說明海東青自北方飛來,而北方數百里外就是黃河,再往北就是秦國的領地了。

    到得此時,莫問恍然大悟,無名之所以出現在這裡,之所以前往晉國行刺,一定與秦國有關。

    無名是修行中人,他不會用自己的性命去獲取錢財富貴,他自己也很清楚做法過度會導致陽壽驟降,但他仍然去做了,能夠讓他這樣做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這些事情都是吳吉兒授意。

    想及此處,莫問一刻亦不耽擱,瞬移來到秦國皇宮,此時已經是夜半時分,此時皇宮再度進行了擴建,莫問熟悉老五的氣息,吳吉兒是老五的女兒,氣息與老五有些相似,凝神感知片刻,莫問來到後宮的一處院落,穿牆而入,只見吳吉兒已然臥床休息,鳳冠及諸多金玉首飾擺滿了雕花鳳床床頭的柏木立桌。

    「穿戴整齊,下榻見我。」莫問背對床榻沉聲說道。

    莫問言罷,吳吉兒應聲驚醒,見一道人背立房中,心中大驚,怯聲問道,「老爺?」

    「是我。」莫問強自忍耐,不曾立刻發怒。

    「老爺,您怎麼來了?」吳吉兒語帶顫音。

    「穿戴整齊,下來說話。」莫問語氣冰冷,吳吉兒的驚怯語氣說明其心中發虛,換言之她已經猜他為何前來。

    「老爺,皇上在中正殿,我差人去請。」吳吉兒並不下床。

    「我找的是你。」莫問處於發怒的邊緣。

    「老爺。」吳吉兒還要拖延。

    「下來!」莫問陡然抬高了聲調。

    吳吉兒無奈,只得戰戰兢兢的穿戴整齊,抖若篩糠的挪到莫問身後。

    「你與無名有無聯繫?」莫問直涉正題。

    「本宮……不不,吉兒幽居宮廷,少有外出,當年一別,不曾再見到他。」吳吉兒答道。

    莫問聞言怒髮衝冠,陡然轉身給了吳吉兒一記耳光,雖然不曾使用靈氣,力道卻沉,吳吉兒哀叫一聲,跌倒在地。

    「老爺為何打我?」吳吉兒捂臉抬頭。

    莫問直視吳吉兒,吳吉兒眼神飄忽卻佯裝無辜,雖是老五所出,卻無有老五半分忠厚。

    良久過後,莫問長長嘆氣,「說吧,與我說實話,你是吳云的骨血,縱有天大的過錯,我也不能殺你……」

第五百七十六章 故人之後
        
    吳吉兒聽得莫問言語,恐懼之心大減,「老爺,無名出事了嗎?」

    莫問聞言眉頭再皺,吳吉兒此言乃是明知故問,又是刻意拖延時間,趁機自心中思慮該如何應對他。

    「娘娘。」寢宮外傳來了侍女的聲音。

    吳吉兒聽得侍女聲音,抬頭看向莫問。

    莫問見狀再度皺眉,侍女前來探問,無疑是聽到了房中有異聲傳出,吳吉兒此舉看似是在向他請示該如何答覆,實則是在藉機告知侍女她受到了脅迫。

    「將蒲堅叫來。」莫問沉聲沖那侍女說道。

    「福昕,你們下去吧,是莫老爺在此。」吳吉兒不曾想到莫問會由此一舉,急忙出聲阻止。

    「莫老爺?」侍女不知就裡,躊躇進退。

    吳吉兒聞聲撐臂起身,快步走到門前拉開了房門,衝門外的幾名侍女擺了擺手,「莫老爺與文桓帝是至交好友,與家父更是莫逆之交,下去吧,我們有要事商議。」

    幾位侍女聞言恍然大悟,沖吳吉兒蹲身行禮,轉而回返偏舍。

    吳吉兒關上房門,移步走到北牆桌案,吃力的搬起一張雕花木椅送到莫問身前,「老爺,您坐。」

    莫問本來氣怒非常,見此情形再度心軟,「快與我說實話,你那些小心思瞞不過我。」

    「我不該隱瞞老爺,無名此前確實來過。」吳吉兒跪倒在地。

    「你們二人再度見面是何時候?」莫問坐上了木椅,根據吳吉兒先前與侍女說話的神情不難看出,她與無名相見是瞞著蒲堅的。

    「他此前可能來過多次,但我並不知曉,直至去年夏秋時節我自花園賞月,發現了他的蹤影並喊住了他。」吳吉兒答道。

    「你都讓他做過甚麼?」莫問問道,吳吉兒說話之時一直低著頭,他看不到吳吉兒的眼神,不過他此時看人已經不需要看眼神,單聽聲音和語氣就知道對方說的是真話還是妄語,吳吉兒的這番話應該是真話。

    吳吉兒低頭不語。

    「但說無妨,我知道你們並無苟且之事。」莫問出言說道,吳吉兒成婚多年,自然不是完璧之身,但他先前見過無名,無名還是純陽之體,也幸虧無名是純陽之體,若是換做元陽已洩之人,怕是早已經折死了。

    「起初只是說些懷舊言語,後來他見我憂心忡忡,便問我因何愁苦,我出閣多年不曾孕下皇子,此話自然不便明說,只得推說因為國事煩心。」吳吉兒說到此處停了下來。

    莫問皺眉不語,吳吉兒所說也不無道理,她和蒲堅都知道秦國的國運並不長久,此事無疑是二人最大的心病。

    「無名心懷天下,體念蒼生,認為多足鼎立總不是長久之計,故此有心相助我們平定周邦,一統天下。」吳吉兒說道。

    莫問緩緩搖頭,無名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一半是因為他這些年遊走四方,見多了人世悲苦,百姓受難,想要為百姓做些事情。還有一半是為了吳吉兒考慮,希望能為她爭取一個安定長久的好結果。

    「你都讓他做過什麼事情?」莫問並沒有命吳吉兒起身。

    吳吉兒聞言膽怯抬頭,莫問橫了她一眼,吳吉兒自莫問眼神之中發現莫問怒氣已經有所消減,便開始回憶講述,自去年秋冬至今,無名先後為他們除去了多位反叛的持節都督,這些人是如何除去的吳吉兒並不知曉。

    除了內亂還有外敵,秦國在各國皆安插有密探,但凡聽到他國將領重臣敵視秦國,就會告之朝廷,吳吉兒一旦得到消息便會告之無名,無名就會前去設法殺死他們,前後共有各國文臣武將三十多人。

    「蒲堅可知道這些?」莫問問道,無名殺的都是各國重臣,這些人身邊多有修行中人充當門客和護衛,無名要想刺殺他們勢必會與修行中人進行鬥法,無名此時的修為尚不足以縱橫天下,旁的暫且不說,就是張洞之請來的那七位紫氣道人,無名一旦被他們困住,亦很難全身而退。

    「他曾多次追問於我,我只是推作不知,是故,他並不知曉暗中相助之人是誰。」吳吉兒說道。

    「將蒲堅與我喊來。」莫問說道。

    吳吉兒聞言連連擺手,「老爺,我這些年無有所出,已經多遭冷落,若是皇上知道我與無名有所瓜葛,怕是會龍顏大怒,屆時這後宮之中更是無有吉兒立足之處了。」

    莫問聞言沒有再堅持要見蒲堅,吳吉兒說的不無道理,雖然吳吉兒與無名不曾踰越禮數,但暗中聯繫有瓜田李下之嫌,說不清楚。

    眼下事情已經真相大白,雖然吳吉兒已為人婦,無名卻對其唸唸不忘,少年情愫是純真而長久的,吳吉兒是無名喜歡的第一個女人,無名重情而執拗,始終放不下吳吉兒。

    但吳吉兒對無名並無真情,她更多的是利用無名,後宮多有佳麗,她這些年沒有為蒲堅孕育子嗣,這令得她的地位產生了動搖,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吳吉兒開始利用無名為蒲堅做事,在為蒲堅分憂的同時穩固自己的地位。

    整件事情蒲堅並不是局外人,他年幼之時就多有心機,根據諸多蛛絲馬跡不可能判斷不出背後相助於他的是無名,但他並未阻止,一直在縱容吳吉兒利用無名,以此掃除異己,為天下一統鋪路。

    「蒲堅對你如何?」莫問問道,他對於自己對蒲堅的看法並不確定,需要自吳吉兒處進行確認。

    「早些時候多有冷淡,這段時日多有體貼關心。」吳吉兒答道。

    「他上次與你同房是何時?」莫問問道,在周圍有很多女人的情況下,皇帝召誰侍寢的次數多,就表明他喜歡誰。

    吳吉兒聞言抬頭看了莫問一眼,見莫問神情凝重,便低聲答道,「三月之前。」

    莫問緩緩點頭,蒲堅對吳吉兒的態度有所好轉,卻並不召她侍寢,這說明蒲堅對吳吉兒的喜愛已經有所消減,之所以態度甚好,乃是為了利用她借無名之手為自己掃除障礙。

    「老爺,無名出了什麼事?」吳吉兒問道,她根據莫問神情猜到無名可能出了事,不過並無性命之憂。

    莫問沒有回答吳吉兒的問題,而是出言反問,「無名為何滯留南郡?」

    「保護褚家眾人不受晉人謀害。」到得此時她已經沒有再隱瞞的必要了。

    吳吉兒的回答與莫問的猜測不謀而合,無名所為乃是為了吳吉兒,而吳吉兒對無名的授意都是蒲堅的需要,換言之,蒲堅是有心與褚家聯手南下攻晉的,南郡是晉國北方門戶,若是蒲堅與褚家結盟,無需攻城破關便可長驅而入。

    沉吟良久,莫問出言問道,「無名對你一片痴心,你對他可有真情?」

    「吉兒已為人婦,三從四德不敢忘悖。」吳吉兒猶豫片刻搖頭說道。

    莫問聞言大感失望,道行越高,閱歷越足,處事就越豁達,若是吳吉兒真與無名有情,他就讓蒲堅休了吳吉兒,撮合吳吉兒與無名,走過彎路最終結合的眷侶亦不再少數。

    吳吉兒很清楚他為何有此一問,但她不願意放棄後宮主位,由此可見她對無名毫無真心。

    「無名為了幫助你們,折損了自身諸多陽壽,自今日起,不可再指使他為秦國做事。」莫問加重了語氣。

    「老爺所言,吉兒定會遵從。」吳吉兒垂頭答應。

    「若是再以兒時情意誆騙驅使於他,這皇帝和皇后的龍椅鳳輦你們怕是做不得了!」莫問再度警告,對於蒲堅和吳吉兒,最大的威脅不是殺了他們,因為二人都知道他不忍心動手,最有效的警告就是剝奪他們現有的地位。

    「若他再來,我當與他說個明白,打發他去。」吳吉兒連聲答應。

    「打發?」莫問眉頭大皺,直身站起,「他是我的徒兒,不是討飯的花子。」

    吳吉兒見莫問發怒,驚怯抬頭。莫問留下一聲冷哼,瞬移離去。

    他知道蒲堅身在何處,卻並沒有前去告誡,蒲堅和吳吉兒所做的事情令他無比失望,他不想再過多干預了。

    離開之時除了不滿,他心中更多的是唏噓,一個是他生死之交的兒子,一個是他患難兄弟的女兒,父輩的忠義他們二人不曾沿襲分毫。

    瞬移來去,異常快速,莫問回到南郡鐘樓之時無名仍在打坐練氣。莫問徘徊猶豫,卻始終難下決心現身相見。

    五更時分,無名起身下樓,解手方便,莫問自其打坐之處的前方地上留下兩幅圖案,一是太極陰陽圖,一是一處與太極陰陽一般大小的圓形,裡面一片混沌,不曾分出陰陽雙魚。他希望以此告知無名,世上永遠都不會只有一個國家,對立會一直存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里所說的平天下指的是諸多國家和諸多種族和平相處不生戰亂,而不是讓天下只有一個種族一個國家。

    回到張府,張洞之仍在等候,此時飯菜早已經撤了下去,桌上擺著茶壺和茶具。

    「我已經交代下去了,李公浩府外三里的人家暫遷別處,方便你行事。」張洞之為莫問倒茶。

    道謝是與外人的,真正的朋友之間不用道謝,故此莫問聞言只是點了點頭。

    「喝點水,早些歇了,你若不棄,我與你同屋。」張洞之說道。

    莫問端杯飲茶,轉而放下茶杯直身站起,與張洞之一同前往客房。

    兩張床榻,並排相鄰,莫問和張洞之各居其一。

    此時東方已經放亮,張洞之躺倒之後打了個哈欠,到得知天命之年,精力大不如以前了。

    「有件事情要拜託於你。」莫問說道。

    「何事?」張洞之問道。

    「若是秦國覆滅,與他們夫婦二人留條生路。」莫問說道,張洞之即將統兵北伐南郡,在大軍趕至南郡之前,是否與南郡聯手,秦國就需要做出決定了。

    「嗯,我會交代下去。」張東自然知道莫問口中的他們是指誰。

    「不必,此事僅限你一人知曉。」莫問搖頭說道。張洞之是北伐主帥,若是蒲堅決定與南郡聯手,極有可能派人刺殺張洞之,若是蒲堅真的那麼做了,那他斷的就是自己的後路……

TOP



第五百七十七章 勝券在握
        
    張洞之聞言轉頭看向莫問,見莫問面色陰沉,猜到蒲堅和吳吉兒可能做了某些令他失望之事,亦猜到莫問此舉背後的深意。

    「時候不早了,早些歇了吧。」莫問沖張洞之說道。

    張洞之點頭過後閉上了眼睛。

    張洞之是朝中重臣,每日都要上朝議事,但此前他雙腿受傷,已經差人向朝廷告過假,故此不需早起,一覺睡到辰時。

    在張洞之熟睡之時,莫問並未入睡,他已經是金仙之體,可以睡亦可以不睡,他一直在思慮該如何與無名相見,但思慮良久亦不曾想到很好的辦法,按照尊卑輩分,無名是應該主動拜見他的,他只能等待無名解開心結主動來見。

    辰時,欽差與御醫來到,帶了大量禮物和藥物前來,按照規矩皇上是不曾親自探望生病或受傷的臣子的,只能派人傳達問候。

    見到張洞之健步如飛,欽差和御醫幾乎驚掉下巴,張洞之心存炫耀,便告知是自己的仙人摯友出手醫治志,如此一來莫問在張府的消息便傳入宮中。

    午時不到,皇上親臨。

    時隔多年,當年的孩童已然長成了朗朗青年,張氏一門跪接皇上,皇上道了句『起身』,快步走到站在簷下的莫問面前,深揖於地,「司馬奕拜見先生。」

    「福生無量天尊,皇上萬壽。」莫問微笑點頭,他曾為王府西席,亦就是兩位王子的老師,司馬奕待之以先生之禮,令他甚是欣慰。

    「一別多年,無有先生消息,學生晝夜掛念,得知先生鶴駕在此,特來請先生往宮中一聚。」司馬奕懇切邀請。

    「皇上想邀,卻之不恭,皇上先行回宮,貧道隨後便去。」莫問接受了邀請。

    「車駕在外,願與先生同乘。」司馬奕側身抬手。

    「道士不得騎馬坐轎,皇上先行,貧道不會滯後。」莫問微笑搖頭,與皇帝同乘乃莫大殊榮,但他不願招搖過市,更不願拋頭露面。

    皇上見莫問堅持,只得先行,臨走之時沖張洞之說道,「申時寡人於太正殿設宴,老將軍莫要誤了時辰。」

    張洞之拱手答應,待皇上走後饒有深意的看了莫問一眼,他不曾獲邀參加午宴,說明午宴很可能有周太后在場。

    莫問自然知道張洞之為何看他,無奈的看了張洞之一眼,轉身回房。

    張洞之隨後跟入,再度壞笑。

    「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莫問搖頭落座,他與周貴人是清白的,這也是他明知午宴會有周貴人在場還受邀參加的原因,修為越高,行止就越灑脫,亦越不在意旁人如何看待。

    張洞之哈哈大笑,甚是得意。

    一刻鐘之後,莫問現身皇宮宮門之外,等了片刻皇上的儀仗方才來到,皇上下車,與莫問並肩進宮。

    皇宮巨大,二人行走之時莫問與司馬奕隨意交談,司馬奕雖然略有緊張卻應答得體,條理清晰。隨著交談的深入,莫問發現司馬奕多有少年高傲心性,對於一些事物的看法較為武斷,但這也算不上什麼毛病,少年就要有少年的樣子。

    未時開席,周貴人果然到場。

    周貴人較莫問年紀要大,雖然一直養尊處優,卻多有瑣事煩心,故此老態已現,但她在宮女的陪伴之下邁步進門之後沖莫問展顏一笑,還是令莫問心頭大暖,只要謹守禮度,男人和女人還是能夠成為朋友的。

    禮數是每個人都要遵守的,周貴人礙於禮數中途退席,臨走之時沖皇上點了點頭,皇上亦點頭回應。

    莫問在旁看的真切,知道周貴人在向自己的兒子示意要禮敬於他,而皇上則點頭讓她放心。

    「敢問先生如何看待天下大勢?」司馬奕拱手請教。

    莫問聞言沒有立刻答話,沉吟片刻搖頭說道,「貧道乃方外之人,遠離塵世,於當年天下格局並無瞭解。」

    司馬奕聽莫問如此回答,面上露出了失望神情,轉而又問,「學生愧居大寶,心中不安,惶恐得失,先生可有示下告誡?」

    「自強保身,以德服人。」莫問說道,他所說的是為人處世的態度,也是治國安邦的良策,自身不強不足以立威,無有德操不足以服人。

    司馬奕聞言連連點頭,「先生所言,學生定會牢記心中。」

    莫問微笑點頭,雖然司馬奕說的鄭重,他卻並不認為司馬奕能夠做到,因為尺度很難拿捏。

    宴席畢了,司馬奕沒有再請教莫問軍國大事,而是求問長壽之法,他的兄長年紀輕輕就駕崩亡故,這其中固然有丹藥中毒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其自身體質羸弱。

    對此莫問並沒有拒絕,傳之簡單的呼吸吐納之法,對於法術卻不曾傳授,皇上是一國之君,不能沉迷於對玄奇異能的追求。

    晚宴人數甚眾,將帥文臣共有二十餘人,莫問不喜這種場合,不待散席便起身告辭。

    皇上殷切挽留,莫問只是要走,張洞之亦告罪退席,與莫問同出宮門。

    「你將那李公浩放了出來吧。」張洞之說道。

    莫問聞聲轉頭,張洞之出言說道,「我先前已經向皇上請了聖旨,你不放他們出來,內侍如何能夠宣旨?」

    「是何旨意?」莫問問道。

    「命他戒酒,若是有違,則盡誅九族。」張洞之說道。

    莫問聞言微微皺眉,張洞之之所以有此等舉措,乃是因為他不日即將統兵北伐,希望能在出征之前幫他將此事辦好。

    「我差人查過,此人甚至仁孝,若是以其家人威逼仍不能令其遠離杯中之物,那你再做什麼亦是徒勞。」張洞之說道。

    「言之有理。」莫問點頭贊同,治亂世用重典,對於李公浩這種嗜酒如命的人,也只有這種辦法可能令他戒酒去癮。

    聖旨當晚便到得李公浩府邸,李氏一門被禁足一日尚在暗自驚惑,再接到這樣一道聖旨,更是忐忑惶恐,莫問唯恐李公浩克制不住自己而再度飲酒,便分出元嬰晝夜看守。

    與莫問的變通不同,孔雀王此時毫無進展,那名為屈正的好霪之人乃是一處偏遠縣城的富戶,不過三十幾歲,長的很是瀟灑,家有祖傳鹽井一口,置得田產千頃,侍妾倒是不多,不過七人,但此人並不只於家中霪樂,而是遊手好閒,每日遊走於市井街頭,但凡有些姿色的,不論老少,亦不問是待字閨中還是已為人婦,都會想方設法謀求染指,此人有個特點,絕不強逼威嚇,只以鹽巴和銀錢利誘。

    秦國此前經歷了連年戰亂,百姓生活的異常清苦,很多女子要麼迫於生計,要麼愛慕虛榮,但凡被他看中,無一逃脫,都會與這霪人行那苟且之事,以求鹽巴銀錢,由於此人不曾威逼強迫,加之出手闊綽,本地官府便來了個民不告官不究,任由他胡作非為。

    孔雀王來到此處便守在了屈府門外,只要屈正出門就跟隨左右,竭力苦勸,曉之以理,試圖感化,但屈正並不買賬,每每讓人毆打驅趕於他,孔雀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只是跟隨勸解,不讓他有行那霪事的機會。

    多次毆打之後,孔雀王不傷不死,此事令屈正大為驚恐,知道孔雀王乃有道高僧,便不敢再毆打於他,但那一干缺了衣食柴米之人卻不管那麼多,在這青黃不接的夏天,屈正不曾與其妻其女行那苟且之事,他們便無法果腹求生,到得後來,孔雀王成了過街老鼠,慘遭萬夫所指,經受千人唾罵。

    世間除了美好還有黑暗,不是每個男人都有一腔熱血,不是每個女人都有禮義廉恥,骯髒之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雖然屈正猜到孔雀王是有道高僧,但見孔雀王遭受唾罵毆打並不還手,時日一久也就不再怕他,任憑他就在旁側唸經,亦與婦人交合不誤。

    眼見佛法無效,孔雀王只得使用神通,就在屈正與一洗衣婦人自河邊野合之時,他將那婦人變成了一具白骨骷髏。

    那婦人自然不是真的變成了骷髏,這只是孔雀王神通造成的幻像,他希望以此讓屈正明白紅顏終會變成白骨,美人遲早只是一具骷髏。

    屈正受驚過度,慘叫一聲暈死過去,由府中下人抬了回去。

    就在孔雀王絞盡腦汁試圖度化屈正之時,莫問已經離開晉國前去尋那名為李詩韻的婦人,李公浩在經過了多日的痛苦煎熬之後已經徹底戒酒,對於一個顧家之人而言,這世間沒有什麼比家人的性命更寶貴,若是家人的性命受到威脅,什麼嗜好都能戒掉。

    莫問離開之時張洞之已經統兵出征,知道莫問要走,周貴人照例送來了一盒點心,這點心仍然是她親手製作,雖然仍然很是難看,味道卻較此前的幾次好了許多。

    屈正沒有被嚇瘋,自床上躺了幾日便重新下地,再次見到女人,屈正如見鬼魅,驚恐閃避,再也不會上前調戲引誘。

    孔雀王見狀大感欣慰,莫問見之亦緩緩頜首,孔雀王終於明白有些時候和平的勸解遠不如出手嚴懲有效果了。

    就在莫問以為孔雀王要成功度化屈正之時,屈正開始摸那些俊美少年的屁股……

第五百七十八章 刺耳的真相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令孔雀王和莫問雙雙皺眉,屈正前番受到了驚嚇,心中有了陰影,不再喜歡女子,開始喜歡俊美少年。

    仙人也是人,亦有喜怒哀樂,見孔雀王將屈正度成了斷袖龍陽,莫問心中雖無幸災樂禍卻不禁暗自偷笑,出現了這種結果,怕是孔雀王此番度化是難得成功了。

    男女交合雖然私密,卻不違陰陽相溶之道,但龍陽斷袖則不同,孔雀王唯恐污心穢眼,權衡再三隻得棄陣認輸。

    「南無阿彌陀佛,老衲度他不得。」孔雀王嘆氣搖頭。

    「大師,你連敗兩場,尚不認輸。」莫問微笑現身。

    「南無阿彌陀佛,恕老衲直言,老衲雖然落敗,心中卻多有不甘。」孔雀王搖頭說道。

    「哦?大師為何心有不甘。」莫問挑眉看向孔雀王。

    孔雀王出言說道,「我們有言在先,以佛法道法度人,老衲一直遵規守矩,但真人卻不曾使用道法度人,而是三番違規,四處借勢,多附皇權威逼,少用道法感化。」

    「大師,借你們佛家言語,你著相了,道法也好,佛法也罷,皆無常態,其本旨不過是懲惡揚善,守中持恆,大師施之有形,貧道用以無形,以無形克異形有何不可?」莫問搖頭笑↑道,孔雀王的言下之意是他不守規矩,總是用一些奇怪的方法來度人,而他則認為對付奇怪的人就應該使用奇怪的方法。

    「南無阿彌陀佛。」孔雀王沮喪搖頭。

    「大師,貧道可於頃刻之間度化此人,你信是不信?」莫問手指屈正和那書僮所在的正房。

    孔雀王聞言大感驚詫,沉吟過後抬手北指,「請。」

    莫問微笑點頭,邁步北行,穿牆而入,房中隨即傳來了驚恐的慘叫,慘叫尚未停息莫問已然穿牆而出。

    「言之度化,你怎地殺了他?」孔雀王自然知道莫問進屋之後做了什麼。

    「殺亦是度化,」莫問正色說道,「大師,你們倡導的不殺生並非慈悲,而是迂腐偽善,暗藏譁眾取寵之意,世上有仁善之人,就會有霪邪之輩,懲惡揚善方為正道,對付這些霪邪之輩,殺掉是最有效的方法,若是你早些將他殺掉,便不會有那麼多的婦人遭其禍害。」

    「南無阿彌陀佛,我佛慈悲,與世無爭,老衲與真人打賭本就有違佛家本意,真人以那詭詐之法佔得先機,為求一勝不惜起兵開戰,老衲做不得這些事情。」孔雀王緩緩搖頭。

    「哈哈哈哈,與世無爭?大師,你有與世無爭之心,他人不見得亦有此心,你將我中土百姓教化的與世無爭,不殺螻蟻。外邦他國若是起兵來攻,我們如何自保?難不成他們見我中土百姓拜佛唸經,便會心生憐憫,放過我等?」莫問笑道。

    「人心本善,哪怕殺生屠夫本性亦善,只要教誨感化,曉之以理,終有放下屠刀之時。」孔雀王說道。

    「大師,你可是人為這世上並無壞人?」莫問隱去了身形,屈府眾人聽到慘叫,已經自四處來此查看「正是。」孔雀王亦隱去了身形,所謂隱去身形是對凡人而言,二人還能看到彼此的存在,亦能聽到對方的聲音。

    「大師,你錯了,若是世上都是好人,那陰陽太極就只有陽正而無有陰邪,若無陰陽相生相剋,何來世間萬物千種?」莫問搖頭說道。

    「真人,你我不需互辯爭理,老衲雖然不曾度化他們二人,卻並不一定落敗。」孔雀王搖頭說道。

    「大師是前往凉國度那李詩韻還是前往晉國試那李公浩?」莫問問道。

    「那李公浩若是破戒飲酒,其九族親人便要慘遭殺戮,他焉敢破戒飲酒,老衲又如何忍心讓他飲酒惹禍?」孔雀王再度搖頭。

    莫問聞言知道孔雀王的言下之意是怪他威脅了李公浩,但他並不認為威脅有什麼不對,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必須是好的,這也是道家的行事準則,不求對方領情,只求對方受益。而佛家一味使用柔和慈悲的方法,對方聽就聽了,不聽也不使用強硬的方法去制止和扭轉,任憑對方自作自受,最終落得個「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悲慘下場。

    「大師,你去度那李詩韻吧,你若不成,我再前往,與你一月工夫。」莫問擺手笑道,孔雀王並沒有立刻應承,莫問讓他先去,明顯有讓他之意,他若先去,哪怕勝了也是勝之不武。

    「大師,恕我直言,哪怕與你十年時間,你也度不了那李詩韻。」院子裡的人越來越多,莫問緩步向外走去。

    「何出此言?」孔雀王並沒有惱羞成怒,而是隨著莫問一同離開這血腥之地。

    「因為藥不對症,佛法不適於他們這些人,度化他們需要使用我中土道法。」莫問笑道。

    「真人此言太過武斷。」孔雀王搖頭說道。

    「大師,你我多年之前便已相識,貧道言語可能多有尖銳卻絕非昧心之言,在貧道看來,佛法只適用於兩種人。」莫問豎起一指,「一,罪孽深重而有心回頭之人,道家認為天道承負,作孽太多很難回頭,而你們佛家認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管做過何種壞事,只要真心悔改就能修得正果。如此一來那些罪孽深重而有心回頭之人自然會選擇信奉佛家。」

    「南無阿彌陀佛,真人此言有斷章取義之嫌,我佛慈悲,普度眾生,若是那惡人生出善心,也應與其一條退路,若是因他先前做過惡事就將其拒之佛門之外,會令他們越陷越深,永墮苦海。」孔雀王出言反駁。

    「大師,若是慕容振雄不再妄殺,佛門是否也接納他?」莫問自屈宅門口的台階上坐了下來,此時是二更時分,天上有月。

    「那是自然,佛門慈悲,絕不捨棄任何一個有心向善之人。」孔雀王走到台階下方站立,並沒有坐下。

    「甚好,甚好,你們的這種教義,能夠讓所有做過壞事的人投向佛門,尋求佛法庇護和良心慰藉」莫問冷笑說道。

    孔雀王聞言意欲出言辯解,莫問抬手打斷了他的話頭,轉而出言說道,「殺一人不怕,佛門接納於我。殺千人不怕,佛門還接納於我,那乾脆殺上幾萬,只要我殺累了,放下了屠刀,佛門都會接納於我。你們這不是慈悲,你們這是助紂為虐,任何人都要為自己做過的事情承擔後果,做了錯事壞事,理應彌補賠償,接受懲罰,若是罪惡滔天只能以命相抵,而不是逃入佛教尋求庇護,要知道投入佛門並不能消除所有罪孽。」

    「真人此言過激了。」孔雀王皺起了眉頭。

    「大師認為貧道所言有過激之處,而不是認為貧道所言全無道理,」莫問再度豎起一指,「除了壞人投入佛門,還有一種人也會選擇佛法,那就是無能軟弱之人。」

    孔雀王再度皺眉,即便他是有道高僧,莫問的這些言語還是令他感覺不甚悅耳。

    「無法謀生果腹,遁入空門。情場失意灰心,遁入空門。遇到打擊挫折,遁入空門。這些皆是軟弱之人,人生在世無人不需要承受壓力,無人不需要面對困難,無人不曾肩負責任,那些因為一時之打擊就選擇逃避和放棄之人難道不是無能軟弱之輩?」莫問笑問。

    「南無阿彌陀佛,真人此番言語,令老衲失望非常。」孔雀王搖頭長嘆,莫問的言下之意是信奉佛法的不是壞人就是懦夫,這讓他異常不滿。

    「大師,莫要動嗔,佛法確有廣納龐收,安貧慰苦之能,這一點我道家是做不到的,咱們言歸正傳,與我讓你先行,你去是不去?」莫問手指凉國方位。

    「公道自在人心,此番鬥法不比也罷。」孔雀王搖頭說道。

    莫問聞聲站起,微笑說道,「既然大師不去,貧道就去了,慕容振雄乃是惡人,按我道家行事之風當是出手斬殺,為民除害,要度而不殺確實困難,不過其他幾人要想度化並不困難,貧道於一個對時之內若是不能令那李詩韻改頭換面歸正心性,貧道請你吃酒。」

    「願賭服輸,若是真人能夠做到,老衲請你吃酒。」孔雀王面露微笑,道士要明辨陰陽,故此心中始終存有喜怒,而僧人不用,僧人不需要明辨陰陽,故此他們心性較道士要平和一些。

    「一言為定。」莫問點頭笑道。

    此前一直是孔雀王度化,他在暗中觀看,此番他要在孔雀王的旁觀之下度化一人,讓他看看道士是如何度人的。

    二人瞬移來到縣衙,由於時日尚早,莫問便沒有急於出手,此前他的本體已經召出本方土地問明了那李詩韻的情況,李詩韻是個四十歲上下的婦人,其夫為凉國一處山縣的縣丞,亦就是縣官,這婦人雖然名字雅緻,卻是個遠近有名的妒婦,脾氣暴躁,欺壓夫君,虐待公婆,毆打小妾婢女,先後毒死過兩位有孕在身的小妾。

    一個對時是十二個時辰,前四個時辰莫問一直自府外等候,待得辰時方才現身出現,邁步走向縣衙……

TOP



第五百七十九章 落荒而逃
        
    到得縣衙門口,莫問被衙役攔了下來。

    「道長,有何貴幹?」由於凉國有崇道之風,故此衙役雖然阻攔莫問,言語還算客氣。

    「貧道要見田縣丞。」莫問說道,此處名為金山縣,縣丞姓田名汶陽。

    「道長尋我家大人作甚?」衙役又問。

    「眼下他有一劫難,貧道特來救他。」莫問說道。

    兩位衙役聽得莫問言語面面相覷,對視過後其中一人出言說道,「道長此言不虛?」

    「若有虛言,願受責罰。」莫問笑道。

    「道長請稍候,小的這就去通稟。」其中一位衙役將威棒交予同仁,轉身入內。

    不多時,一位中年男子自後院穿堂而過,來到門口。

    此人身形魁梧,長的一表人才,雖是文官卻有武將之相,但此時這位「武將」受傷了,左臉有數道血痕,懷中抱著一隻狸貓,這只狸貓是替罪羊,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他臉上的傷痕不是狸貓所為,因為狸貓的爪子沒有那般寬。

    「大人,就是這位道長。」隨之而出的衙役手指莫問沖田汶陽說道。

    「道長來自何處?」田汶陽上下打量著莫問。

    「自虛無中來。」莫問微笑答道。

    田汶陽見狀半信半疑,將狸貓交予身旁衙役,沖莫問拱手問道,「道長乃是九天之上的仙人?」

    「仙人不假,卻不曾住在天上。」莫問點了點頭,除了避免俗人不必要的糾纏,多數時候仙人並不隱瞞自己的身份,畢竟仙人不是那藏頭露尾的蟊賊,沒有必要故弄玄虛。

    田汶陽見莫問言談隨意,神色從容,心中便信了他幾分,側身抬手,「道長請入內奉茶。」

    莫問緩緩點頭,邁步而入,田汶陽並沒有請莫問前往後院,而是帶著他自縣衙大堂的木椅上坐了下來。

    「請問道長,本官有何劫難?」落座之後田汶陽出言問道。

    「喪命大劫。」莫問正色說道。

    田汶陽聞言面色大變,尋常裝神弄鬼的遊方野道多會騙錢求物,絕不敢說出這種駭人的言語,由此可見莫問與那些野道大不相同。

    「請道長明示。」田汶陽側身相詢。

    「田大人孝道有虧,草菅人命,天地有感減祿削壽,此時大人所餘壽數已經寥寥無幾,怕是不過三日就要進棺入土。」莫問正色說道。

    孔雀王此時就在莫問旁側,只是凡人見他不到,聽莫問如此說話,他不禁眉頭大皺,莫問說的是假話,田汶陽是個長壽之人,不得九十亦得八十,別說三天,就是三十年都死不了。

    田汶陽聞言亦為之皺眉,他皺眉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若是莫問所言不虛,他就沒幾天了。二是在懷疑莫問是不是在危言聳聽,畢竟嘴巴長在人身上,怎麼說都可以。

    「田大人出生之時乃是橫胎,幾乎要了令堂的性命。二十三年前的夏日,田大人自山中狩獵,網得一鹿,後見其懷有身孕,便放它活命。六年前小妾馬尚花斃命,田大人自其棺內放玉璧三枚。片刻之前,令正以茶杯扔砸大人,大人歪身閃過,令正趁勢沖上,撓了大人臉頰,大人以右手拒之,又被咬傷了右臂。」莫問緩緩說道,多年之前的那些事情是他自本方土地口中得知,而不久之前發生的事情他的元嬰窺察得知。

    莫問說完,田汶陽面無人色,顧不得左右在旁,快速離座沖莫問深深作揖,「原來是真仙來到,田某有眼無珠怠慢了仙長,仙長快請上座。」

    「不知者不罪。」莫問擺手說道,要想讓世人信服,必須有真正的神異威能,單是危言聳聽是不夠的。

    「仙長容稟,田某敬侍雙親,斷案秉公,不知何時犯下那不孝重罪,亦不知草菅人命罪從何出,還望仙長明示指點。」田汶陽躬身求教,面對仙人,他是不敢坐的。

    「你當真不知嗎?」莫問沉聲問道。

    莫問言罷,田汶陽抖若篩糠,不敢開口。

    「即刻補救,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莫問不曾點透田汶陽的罪過,田氏雙親遭受虐待,田汶陽膝下無子,此為不孝。隱瞞兩位小妾的死因,徇私包庇李氏,此為草菅人命。

    「求仙長明示,當如何補救?」田汶陽跪地伏身。

    「日落之前過堂休妻。」莫問正色說道。

    莫問言罷,一旁的孔雀王終於鬆了一口氣,他以為莫問會命田汶陽殺掉李氏,沒想到只是休掉,這令他安心不少,莫問行事無有原則可遵循,亦不講套路,沒人知道他會做出什麼事來。

    孔雀王鬆氣了,田汶陽卻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貧道告辭了。」莫問直身站起。

    休妻一事令田汶陽異常驚詫,一時之間不曾回過神來,待得他回神起身追出府衙,莫問已經消失了身影。

    「真人,我們要度的是李氏,你逼這縣官過堂休妻有何用處?」孔雀王和莫問隱身站立在府衙不遠處。

    「大師,行醫當尋出病因所在,下藥釜底抽薪,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乃庸醫所為。」莫問搖頭說道。

    「病因為何?」孔雀王問道。

    「田汶陽就是病因。」莫問說道。

    孔雀王聞言歪頭看向正在沮喪回返府衙的田汶陽,多有疑惑不解。

    莫問見狀出言解釋,「自古至今,男為主,女為從,女子有過,皆因男子引領無能,勸解無方,管教無力所致,故此,從有過,罪在主。」

    孔雀王聞言更加疑惑。莫問再度出言說道,「世間無有可惡的女子,只有可惡的男人,若不是那田汶陽姑息縱容,李氏怎敢虐待公婆,毒殺小妾?」

    「若是過堂,李氏當以命相抵。」孔雀王嘆氣搖頭。

    「大師,你不是我們中土人氏,不知我們的刑罰律令,多說無益,等他過堂再說。」莫問笑道。

    「恕老衲直言,真人乃得道仙人,謊言相欺怕是不太妥當。」孔雀王始終認為莫問撒謊騙人有失體面。

    「世事無常,法亦無常。以無常法應無常事,有何不妥?」莫問說道。只要不違忠孝仁義,其他的事情都不值得計較,也沒有必要遵循什麼既定的原則,人生在世不應該遵循固定的原則,一旦有了原則,行事就會固化呆板,每件事情都不相同,沒辦法也不應該用固定的原則和方法去處理。

    孔雀王並不贊同莫問的看法,但他只是搖頭嘆氣,並沒有出言反駁。

    「大師,若是有人謾罵於你,你當如何處之?」莫問問道,此時田汶陽正愁眉苦臉的坐在正堂木椅上,並沒有回到後院,更沒有過堂休妻。

    「由他。」孔雀王說他。

    「若是有人毆打於你呢?」莫問再問。

    「隨他。」孔雀王答道。

    「若是有人把你砍殺了呢?」莫問笑問。

    「萬事皆有因果,作惡之人必有惡報,隨他去,再過幾年,你且看他。」孔雀王答道。

    「大師,你這是自欺欺人,若不制止懲戒,再過幾年,你只能看到他更加猖獗,更加無法無天,更加卑劣得意。」莫問笑道。佛家和道家有著太多的不同,不可否認佛家亦有大慈悲,但總是試圖感化別人是不成的,需要隨機應變,需要分別對待。

    「真人,此事過後,老衲絕不再與你為伍同行。」孔雀王無奈嘆氣,與莫問在一起,他總是受欺負的一方。

    「大師,此事過後,貧道會如影隨形的跟著大師。」莫問說笑。

    孔雀王無奈搖頭。

    「大師,你可知道為何你與貧道同行,總是處處落於下風?」莫問又問。

    孔雀王學聰明了,知道一旦回答,必定又要中了莫問的圈套,乾脆不予回答。

    「那是因為大師惰於思考,不管遇到何時,都以慈悲為懷處置。而貧道總是多思多慮,貧道思慮的多,付出的心血就多,得到的也就多。而大師思慮的少,付出的心血少,得到的也少,這就是道家與佛家的區別,我等同道皆知道世間萬物為陰陽二氣幻化,但陰陽二氣幻化萬象,既有萬象就需要區別對待,我們想的是如何積極的去解決和處理遇到之事,而你們想的則是管他何事,我都一視同仁,管他親近遠疏,都同等對待,這是不對的,試問,生養你的父母,與毆打你的惡人能一樣嗎?你我居高臨下,看那縣丞自那一籌莫展,這眾生平等?不是的,這是天道承負,你我付出的多,故此得到的就多,而他付出的少,得到的也就少……」

    「南無阿彌陀佛,老衲不予真人爭論,這賭局本就不合佛門教義,到此為止,老衲先行一步。」孔雀王實在受不了莫問的冷嘲熱諷,話音剛落便消失了身影。

    說跑了孔雀王,莫問大悅,孔雀王既然離開便不會再來看他度化的結果,故此他沒有再做無謂的等待,現出身形,邁步向縣衙走去。本來他是想等田汶陽休妻,若田汶陽不休,便將其帶走,只要田汶陽不在,李氏也就失去了靠山,沒有了靠山也就沒有了撒潑置氣的本錢,會被眾人群起而攻之。而今孔雀王已經走了,他便將此事提前。

    田汶陽見莫問再度回返,急忙起身相迎。

    「你身上可帶得金錢?」莫問笑問。

    「有,有一些。」田汶陽探手入懷。

    莫問不待其掏出銀兩,探手搭上了他的肩膀,心念閃動,將其帶至南海祈雨台。

    田汶陽駭然大驚,茫然四顧,就在驚魂未定之時,莫問出言說道,「子不教父之過,妻不賢夫之過,北行三千兩百里便是金山縣,走回去吧……」



第五百八十章 天地
        
    田汶陽聽得莫問言語愕然瞠目,「仙長,這,這……」

    「堂堂男兒連個婦人都管不住,任由她肆意妄為,欺雙親害家人,正是有你這般軟骨之人的存在,才令得天下有那麼多的潑婦和悍婦,走吧,走回去,路上練練膽氣,硬硬骨頭。」莫問沉聲說道。

    「仙長聽我解釋。」田汶陽汗顏低頭。

    「錯了就是錯了,與自己尋找藉口開脫,錯上加錯。」莫問面色更陰。

    田汶陽見莫問動怒,瞬時額頭見汗,「是,是,是,仙長教訓的是,敢問仙長這裡是何處?」

    「南海之濱,啟程吧,路上不得騎馬乘車。」莫問騰云升空。

    田汶陽驚惶跪倒,恭聲應是。

    到得空中,莫問往西南行去,孔雀王的酒是喝不上了,閒來無事,可往嶺南討口酒吃。

    嶺南是窮鄉僻壤,地瘠人窮,多山多瘴,自古便是朝廷流放罪臣之所,劉少卿當年拒絕留在天庭當差,選擇了下凡擔當嶺南山神,他之所以如此選擇,有很大原因是嶺南距南海很近,與敖煣相見方便一些。

    劉少卿雖為山神,卻是天仙,有肉身自然有住處,要想尋到劉少卿的住處並不困難,午時,莫問找到了劉少卿。

    劉少卿凡人之時雖然好大喜功,成仙之後的住處卻極為簡陋,北山之下,竹屋七間,溫暖向陽,房舍周圍有竹林菜園,亦有幾分田地,莫問來到之時劉少卿正在與瓊瑤自西方溪流之中擔水澆菜。

    「少卿,天樞真人來了。」瓊瑤抬頭望天。

    「來就來了,還讓我出迎三百里不成?」劉少卿挑著木桶走向菜地。

    「還是那般小肚雞腸。」莫問笑著落下云頭,劉少卿和夜逍遙雖是天仙,卻任職山神土地,是不能隨意離開自己管轄區域的,這些年他不曾主動探望,劉少卿自然不快,不過這也能夠看出劉少卿還是想念他的,如若不然也不會因為他不前來探望而心中有氣。

    「這些年無有消息,我還以為你遭了不測。」劉少卿放下擔子,走出菜地與莫問相見。

    「如此出言不遜,豈是待客之道?」莫問沖瓊瑤抬手打招呼,後者微笑抬手,回了一禮。

    「空手而來,便是為客之道?」劉少卿依舊陰臉。

    「怎不見敖煣在此?」莫問低聲問道。

    「她並不常來,」劉少卿抬手指向竹屋,二人邁步前往,行走之時劉少卿又道,「瓊瑤不得永生長壽,煣兒體念大度,有心待她駕鶴之後再搬來此處。」

    莫問聞言點了點頭,敖煣雖是南海龍女,卻並不刁蠻強勢,著實難能可貴。

    「那事如何收場?」劉少卿問道。

    「何事?」莫問止步屋前等劉少卿先行,劉少卿上前拉開房門請莫問先行,莫問邁步進屋,只見房中佈置非常簡單,少有多餘之物,簡單乾淨便顯清雅。

    「我每年都要上天述職的。」劉少卿說道,言下之意是莫問此前自天庭的所作所為他都是知道的。

    莫問長長嘆氣,轉而將前事經過以及祖師出面一事簡略說與劉少卿知道。

    「那雞婆甚是可恨,你為何不取她性命?」劉少卿憤憤不平。

    「殺了她也於事無補,況且她已然身敗名裂,我不願行那落井下石的小人之舉。」莫問搖頭說道,綵衣道姑確實可恨,但按照天庭律法,她被削去了職位,被罰思過百年,這已經算是得到了懲罰,所謂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只不過是一句官話,哪朝哪代也沒有真正實現過。

    劉少卿聞言緩緩點頭,「如此行事倒也符合你的脾性。」

    莫問隨之點頭,凡事皆有承負,不能嚴人寬己,失了尺度。

    二人說話之間,瓊瑤送來了茶水,「家中無有待客之物,竹葉代茶,真人莫要見怪。」

    「去熱清心,甚好,甚好。」莫問自瓊瑤手中接過了茶杯,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瓊瑤本來異常粗鄙,在跟了劉少卿之後受到了熏染,言行舉止變的越發得體。

    「你與他客氣什麼,快去整治酒菜,對了,做魚之時莫放薑片,他不吃的。」劉少卿沖瓊瑤擺了擺手。

    莫問聞言心中大暖,當年他與劉少卿的關係並不很好,在他接掌了趙國的護國金印之後劉少卿還曾經試圖刺殺於他,但是在經歷了諸多事情之後,二人已經成了生死之交。所謂朋友不是從無矛盾,而是有了矛盾到最後還是朋友。

    「唉。」劉少卿言罷,長長嘆氣。

    莫問明白劉少卿為何嘆氣,劉少卿知道他不喜薑片是在無量山同桌進食之時看到的,劉少卿此時無疑是想到了無量山眾人和其他幾位同門,無量山三老早已經駕鶴多年,幾位同門的下場也各不相同。

    不多時,飯菜端來,瓊瑤雖然長的粗鄙,廚藝卻好,她在太乙山之時一人獨居,自然嫻熟烹炊,清蒸花鱖,素炒筍片,風乾羊肉,嶺南大芋,雖然菜品較少,菜量卻足,二人對酌之時瓊瑤並不同席,而是伺候茶水,前後忙碌。

    「這仙人醉本來有一整壇,兩年前千歲前來,我們喝了半壇,還有這些。」劉少卿指著如同小缸一般的酒罈沖莫問說道。

    「千歲來過?」莫問大感意外。

    「來過,它可讓我們給害苦了。」劉少卿為莫問倒酒。

    「與我們何干?」莫問不解的問道。

    「那黃河歸流東海,歸東海龍族管轄,我們幫助南海爭那降雨神器,千歲雖然不曾出戰,卻是我等同門,難免遭受東海和黃河水族的記恨排擠,加之末世之時我們最先自碧水潭區域降雨,引得四方百姓前去,喧囂吵鬧令他不得安寧,最後只能離開故居遷往別處。」劉少卿說道。

    「他遷到了何處?」莫問笑問。

    「先前自贛郡尋得一巨湖棲身,後來嫌那裡不時有人前去泛舟捕魚,便往西南去了,究竟去了何處我也不得知曉,上次前來乃是西去之時途徑此地。」劉少卿言罷,端杯與莫問同飲。

    「不思進取,只圖安逸。」莫問搖頭笑道。

    「他本來就是冷血之屬,好靜懶動,一隻王八能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來?」劉少卿再度倒酒。

    莫問點頭贊同,人各有志,會遇到什麼,會經歷什麼,會得到什麼,會失去什麼都是由性情決定的,世人不同的性情決定了世人不同的命運。

    「這些年你都在做些什麼?」劉少卿問道。

    「四處遊走,宣講內丹修行法門,指點同道修行三昧真火。」莫問說道。

    「你已然登峰造極,怎麼還如此勤力?」劉少卿撇了撇嘴。

    「我想請求天庭將阿九放歸凡間,若是無功於天地,寡恩於蒼生,如何開的了口?」莫問搖頭說道,修為精深是底氣,卻不是橫行霸道的資本。

    「有些時候我真心佩服你,換做是我,絕不會將苦心研創的絕技公之於眾,」劉少卿自飲一杯,放下酒杯之後又道,「你準備何時上天?」

    「我已經與佛教達成了共識,同生共存,他們雖然教義多有錯誤,安撫民心,減少殺虐還是大有用處的,權力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真相亦然,八乘車輦總有駟駙,只要駟馬直行,駙馬便不能將車輦拉進溝渠。」莫問說道。

    劉少卿聞言緩緩點頭,他自然知道莫問口中的駟馬和駙馬各指什麼。

    「那內丹法術和三昧真火也已經被同道熟知,雖得妙法,能否證道飛昇還要看其自身的天賦和是否勤勉,既得內丹修行法門,外丹自然無人修行,此舉乃天下萬千異類之福祉。」莫問又道。

    劉少卿再度點頭。

    「晚些時候我便往天庭一行,請求天庭恩准。」莫問說道,代國開始出兵統一北方之事他並沒有告知劉少卿,因為蒲堅是在劉少卿的輔佐之下建立秦國的,劉少卿知道此事難免心情低落。

    「祝你得償所願。」劉少卿舉杯。

    莫問端杯與劉少卿對飲。

    午飯過後,莫問起身告辭,劉少卿夫婦目送。

    夜逍遙之所以選擇漠北,與劉少卿的心理差不多,一是為了所轄疆域廣博,生活其中不顯侷促。二是為了能離他們喜歡的人和家人近一些,玉玲瓏當年待產的無崖山就在漠北境內。

    漠北多沙多風,草木較中土區域少上很多,傍晚時分,莫問來到無崖山,果不其然,夜逍遙一家就隱居在此。

    促膝長談,自然會說起雙方這些年來的遭遇,夜逍遙的一句無心之言令莫問大感意外。

    「你確定自師尊道場見到的紅發女子就是被那雞婆囚禁於沼澤孤島的凰鳥?」莫問問道。

    「應該是她。」夜逍遙點了點頭,「我們二人前去之時此人正跪在法座之下,面上淚痕未乾,亦不知是前去聽訓還是前去訴苦。」

    「你可知道她與綵衣道姑當年有何恩怨?」莫問問答,綵衣道姑之所以沖秦云母子下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那紅發女子揭露了她一些見不得人的醜事,而紅發女子正是他自禁錮之中釋放出來的。

    「我們去的太晚,不曾聽到先前的言語。」夜逍遙搖頭說道。

    「後事如何?」莫問追問。

    「我們去到,師尊便讓她去了。」夜逍遙抬手端起梨木几案上的茶杯,「你何時變的如此好奇,執意探聽他人陳年醜事?」

    「莫問,阿九仍在地府,你有何打算?」玉玲瓏在旁插言。

    「我已然鋪好路徑,送舟入水,接下來的事情我不需再行插手,稍候我就前往天庭,請求天庭放歸阿九。」莫問說道。

    「有無把握?」玉玲瓏問道。

    「你何時見他做過無把握之事?」夜逍遙笑道。

    莫問微笑搖頭,沒有接夜逍遙話頭。

    二更時分,莫問起身辭行。

    離開無崖山,莫問騰云飛高,直上天庭。

    南天門一干天兵認得莫問,見他到來,如臨大敵,竊竊私語,「這傢伙又來作甚?」「噤聲,他來了。」

    莫問止步南天門,望北稽首,提氣發聲,「福生無量天尊!」

    莫問只念了聲道號便沒了下文,有些話沒必要說出口,玉帝乃大羅金仙,大羅金仙知曉前後,知道他為何前來,也知道他這些年都做過什麼,更知道他接下來可能會做什麼。

    半柱香之後,一位老年天官手托黃絹急行來到,到得莫問身前駐足說道,「恭喜真人,玉帝有旨,著婕妤卸任,與真人聚首。」

    「福生無量天尊!」莫問再唱道號。

    「本官這就往陰司傳旨,請真人下凡靜候佳音。」老天官抬手南指。

    莫問隨那天官回到凡間,凌空站立,平靜等候。

    三更時分,明月當空,阿九騰云來到,沒有狂喜失態,只有平靜對視。天樞為天,天璇為地,雖有分離,終當聚首。

    次日辰時,晉國,閩郡,福州城中。

    「先見過此人,午後再去南郡尋無名。」阿九嫣然笑道。

    「何人?」莫問跟隨阿九緩步前行。

    阿九微笑不語。

    不多時,二人來到一棟木樓之外,這裡是一處學堂,老先生坐於講台,搖頭晃腦講說論語,台下有十幾張矮小几案,坐著一群不大的娃娃,各個衣衫光鮮,皆為富家子弟。

    「哪一個?」莫問終於明白阿九要帶他來見誰。

    阿九指了指最後一排伏案酣睡的小胖子……

    .全文完

TOP


完本感言暨新書預告
        
    這是第三次寫完本感言了,我也不說什麼感謝這個,感謝那個的廢話了,直接說說我個人對紫陽的看法。.

    第一,紫陽太過厚重,厚重到沉悶,厚重到壓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殘袍完本之後我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尚未自左登峰的狀態下走出來就在讀者和編輯的催促之下倉促開文,由此導致紫陽受到了殘袍極為嚴重的影響,寫到最後我個人都感覺到壓抑和沉悶,這也是在諸多事情『交』代清楚之後立刻收尾的原因,太悶了。

    第二,紫陽故事『性』不強,跌宕起伏不足,這一點與倉促開書也有直接關係,說的直白一些就是我的準備不充分,很不充分,非常不充分。我寫的不是套路化文字,不能套路化寫作,故此在老書完本之後,要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調整。

    第三,紫陽裡面有太多的說教,這些是我對人生的理解,對大家肯定會有用處,但是也有缺點,那就是過多的旁白令得整部紫陽像一本醒世恆言,像一本教科書,唯獨不像一本網絡小說。

    三本書,氣御千年像個普通的孩子,有普通人的優點,也有普通人的缺點。

    殘袍像個執拗的孩子,非常自我,犯錯了也不能打,一打就離家出走的那種。

    紫陽是個有內涵的好孩子,但是它卻是個內向的悶葫蘆,需要時刻去揣度,這小子在想啥。

    紫陽是我最滿意的一本書,每寫一章都有枯『精』伐髓的感覺,其中對『陰』陽萬物以及為人在世的行事準則進行了詳盡的論述,我不喜歡講什麼大道理,更不喜歡搞的自己跟個智者一樣,之所以要煞費苦心的寫這些,是出於善心,這種善心不是裝『逼』的善心,而是真心希望大家『花』了錢,能從書中借鑑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能學會心存忠孝仁義,忠有點大,咱不說它,先說孝順。

    父母是最親的人,對我們有養育之恩,就沖這個,咱也得孝順,力所能及的多給點錢,多陪陪他們,多照顧他們,大魚大『肉』的時候想想爹媽在家都吃的啥,父母是子『女』的根,有父母在,子『女』心裡不虛。父母也是人,也會有缺點,但有缺點的父母也是父母,我們應該多理解,多體諒,父母一旦過世了,我們會感覺孤獨,這種孤獨是妻子兒『女』無法取代的,因為我們的根斷了,莫問失去了父母,每個給予他幫助和關照的長者,他都銘記於心,遇到難題就會前去向長者請教,當所有長者都過世了,他只能獨立面對所有的事情。

    仁,莫問對仁的理解也就是我對仁的理解,仁並不是成天阿彌陀佛,走路不踩死螞蟻,那不是仁,就算是,也是假仁,該吃『肉』吃『肉』,這沒事兒,不吃『肉』沒力氣幹活,但是別去欺負弱小就成,遇到比我們弱小的,我們應該保護和幫助,而不是欺負和虐待,那不是爺們該干的事情,人的素質有高有低,對於一些素質不高的弱勢群體,應當給予包容,他們素質不高導致了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他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了,我們還跟他一般見識幹啥。故此,只要不是遇到很欠揍的,就別跟他們計較了。

    義,也就是對朋友,在酒桌上哥長哥短的不是朋友,有事兒打電話是放屁一樣的廢話,真遇到事兒了跑的比誰都快,義是一種真誠,一種信任,朋友不像親人,朋友之間沒有血緣關係,故此友情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不能辜負別人的真誠,不能辜負朋友的信任。

    人活在世上要有承受壓力的能力,人生就是處理麻煩的過程,煩心事兒會一直有,遇到煩心事兒咋辦,處理唄,仔細想好,然後一步步去處理,拖不是辦法,早晚也得面對。另外,那些看似複雜糾結的事情其實也不複雜,只要靜下心仔細權衡,左右推斷,總會找出解決的辦法。

    上個月我媽住院了,二十多天,我每天都跑醫院,但是該跑醫院跑醫院,該碼字碼字,心中焦急無比仍然得靜下心碼字,我從沒跟大家說過這事兒,還有去年,煤氣中毒去醫院吸氧回來接著碼字,因為我知道大家在等,我必須更新。遇到點事兒就瞎叫喚,恨不得地球人都來同情你,安慰你,這不是爺們所為。

    另外,說說貴賓打賞的問題,打賞是超出平等範疇的額外贈予,沒有了坑老童的充值返利,我們的打賞是最牛『逼』的,不打則已,一打必勝,在此我跟大家說聲謝謝,大家永遠都不用擔心我會恩將仇報,會跟大家反目成仇,不會,絕不會,我領情,我唸好。大家也不用尋思我會拿大家的錢去買別墅寶馬,去『花』天酒地,我不喜歡那個,大部分錢我都積攢下來了,我的計劃是買地建道觀,到時候大家可以來小住幾天,我絕對歡迎。還有小部分錢讓我買石頭和木頭了,我滴酒不沾,現實中也沒什麼朋友,就喜歡搗鼓那些,可惜我水平不咋地,也沒『弄』出啥好東西來。

    從五一開始,我要休息,這種休息不是到處瞎蹦跶,玩的昏天黑地,不是的,我不喜歡扎堆兒,我需要調整狀態,獨自一人將思維徹底自紫陽的沉悶之中擺脫出來,自習慣『性』思維中掙脫出來,全力以赴的準備新書,新書還會是古典仙俠,不過跟前三本毫無關係,另外一種風格,這次會是五百萬字的大長篇,必須給大家一個驚喜,必須令大家耳目一新。

    新書還會在發佈,領導要求我六一開書,我儘量,但是不敢保證,準備不足的後果我真怕了,要是沒準備好,我就死皮賴臉的再拖上幾天。此外一旦開書每月保底更新十二萬字以上,這是網站的硬『性』要求,其實我有把握寫十五萬,紫陽太厚重,寫不快,一天一更我都沒臉跟大家說話了。

    對了,主頁簡介那有群號,各自歸位吧。

    最後再說一句,紫陽雖然偏於沉悶,卻是真正的嘔血之作,不妨多看幾遍,可以解『惑』靜心。

TOP

發新話題